第五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72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分类号: R12
页数: 4
页码: 132-135
摘要: 1998年,东营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由东营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2002年,市政府对中心城管理体制进行理顺,划分养护作业范围和责任,确定以东青高速公路为界,以东由市政局负责,以西及东城北区由东营区负责;门前院内的管理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没有物业管理的由居委会负责;市场管理由开办单位负责;公路部门建设的城区道路,东青高速公路以西的移交东营区负责,以东的移交市政局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由开发区管委会负彘城区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院内达标”工作。2002年1月,东营区城市管理局成立,作为主管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部门。2002- 2005年,逐步完成道路卫生保洁、城市道路绿化、城市防汛排水、道路路灯管养权的交接工作。同时逐步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养护作业的市场化运作。市政基础设施管养费用由市和油田根据各自承担的支付比例(3:7),从城市管理经费中列支每年的管养资金。区城管局与各中标单位签订管养合同,对各管养单位实施统一的管理。2003年10月,东营区城管执法分局成立,依法行使市容坏境卫生、城市绿化、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行使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部分处罚权。2005年6月,东营区城管执法分局与胜利油田胜中社区组建东营区城管执法分局胜中中队,负责胜中社区内城市管理方面的工作,中心城区的城管执法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
关键词: 环境卫生 东营区 卫生管理

内容

1998年,东营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由东营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2002年,市政府对中心城管理体制进行理顺,划分养护作业范围和责任,确定以东青高速公路为界,以东由市政局负责,以西及东城北区由东营区负责;门前院内的管理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没有物业管理的由居委会负责;市场管理由开办单位负责;公路部门建设的城区道路,东青高速公路以西的移交东营区负责,以东的移交市政局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由开发区管委会负彘城区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院内达标”工作。2002年1月,东营区城市管理局成立,作为主管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部门。2002- 2005年,逐步完成道路卫生保洁、城市道路绿化、城市防汛排水、道路路灯管养权的交接工作。同时逐步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养护作业的市场化运作。市政基础设施管养费用由市和油田根据各自承担的支付比例(3:7),从城市管理经费中列支每年的管养资金。区城管局与各中标单位签订管养合同,对各管养单位实施统一的管理。2003年10月,东营区城管执法分局成立,依法行使市容坏境卫生、城市绿化、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行使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部分处罚权。2005年6月,东营区城管执法分局与胜利油田胜中社区组建东营区城管执法分局胜中中队,负责胜中社区内城市管理方面的工作,中心城区的城管执法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
  道路保洁 1998年,区环卫处环卫工人180人,清扫面积90万平方米。1999年有环卫工人164人,道路清扫实行ABC管理制度(将出勤、保洁质量与工资挂钩),110万平方米路段达到全天保洁,30万平方米路段做到了早晚清扫。2000年日清扫保洁面积114.32万平方米。2001年年清扫面积28616万平方米,聘请清扫工94名,实行全天保洁。2002年区城市管理局借鉴外地道路保洁管理经验,测算出西城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数据,分两次对西和东城北区的35条道路、面积570万平方米的环境卫生保洁权进行竞买。西城环境卫生保洁由胜利石油管理局的胜东社区、胜南社区、胜中社区、胜北社区环卫处负责,东城北区由城市管理局胜利分局负责。经竞买,确定2002年环境卫生管理资金为1136.5万元,比测算额降低295.5万元。各管养单位成立保洁公司,西城和东城北区有保洁人员716人,垃圾清运车辆31台,扫路机4台,保洁三轮车645辆,装载机等其他设备23台。为做好竞标后道路保洁的管理工作,制定《城区道路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设立督导科,形成城管局、养护企业两级督导检查管理机制。城区道路必须在早6:30以前完成第一遍清扫,上午8:00至11:10,下午2:00至6:10为保洁时间,道路环境卫生全天保洁,重要路段和繁华路段实行轮岗制度。不断提高道路卫生的机械化清扫率,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30%以上,日清扫保洁道路面积570多万平方米。2004年6月,对西城及东城北区道路保洁重新实施招标,环卫设施维护管养共划分为8个片区,分别由胜利街道市政站、胜利油田胜北社区、胜东社区、区保洁中心、胜中社区、胜南社区中标。2005年,在东营区新区配备道路保洁人员50余名,组织卫生突击活动10余次,对新区道路及周边卫生进行清理。
  垃圾清运处理 1998年,区环卫处有清扫车辆14台,日清运垃圾110立方米,并在淄博路及沿淄博路各区直单位率先推行袋装化试点。区环卫处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中心,投资40万元,对垃圾场进行改造。1999年,清运各类生活垃圾9841立方米,清运污水、粪便8800吨,清运建筑工程渣土5700立方米。在西城4条路段、476个单位、3140个商户(饭店),面积4,7平方公里,约5.8万人口范围内推行垃圾袋装化。2000年,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9.7万立方米,建筑工程渣土3.5万立方米,西城垃圾袋装化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2001年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共清运生活垃圾6万吨、建筑工程渣土1万立方米、粪便4000余吨。2002年,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日清日运,减少垃圾的二次污染。区城管局投资2万余元购置杀虫药和喷洒机械,城区垃圾收集站点和垃圾箱夏季每天至少喷药两次,垃圾场则实行全天喷药消杀。2004年10月东营区垃圾场关闭,西城垃圾运往胜利油田胜中社区垃圾场。城管局负责城区35个地下垃圾箱、26个有偿代运单位以及22个城中村58个地下箱的垃圾清运工作,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达600余立方米。
  环卫设施建设管理 2001年,东营区投资14万元,购置垃圾专用车l部,投资17.6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1处。2003年,投资200多万元对环卫设施进行改善。取消所有地上垃圾箱,垃圾实行地下箱和袋装化收集,并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共建地下垃圾箱95个(城区41个,村居54个)。在西城部分道路和单位推行垃圾袋装化收集和清运,共设10处垃圾分类收集点,对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电池等进行初步分类。购置摇臂车10台,清扫车l台。在城区主要路段共设置果皮箱800余个。2005年在城区主次干道安装果皮箱557个。城区设灭鼠毒饵站80余处。
  公厕建设管理 1998年,东营区借用社会力量,对11座公厕实施对外承包管理,节约环卫管理费用20万元。1999年,投资15万元在商河路建成1座水冲式公厕。把公厕建设、管理权承包给个人,节约公厕管理费用20万元。2000年,将公厕管理移交海河路街道办事处,督促其与公厕承包人重新签订合同,进一步完善公厕设施,对专人进行培训。2001年让利转交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公厕10座。2002年,区城管局管理城区部分公厕。2003年,中心城共建设公共厕所81座,其中西城54座,由地方负责建设的25座,总投资350万元。投资622万余元,对市直驻西城和区直单位的内部厕所和楼内卫生间进行改造,共改造单位内部厕所62个,楼内卫生间230间,拆除旱厕10个。制定公厕管理制度,各公厕均有专门保洁人员,对公厕设施实施日常维修管理。
  市容市貌管理 1998年,清理各种小广告13.4万张。1999年,查获张贴非法小广告窝点127处,缴获各类广告9100张,清刷各类广告11.32万张,规范乱摆摊点461处,治理店外经营826处,收缴夜间大排挡经营器具1314件。2000年,对各类非法广告进行查处,处理非法行医人员23人,抓获制假文凭人员14人,查获各类假证1000余件,假公章、钢印300枚,收获各类广告13.11万张,清刷各类小广告33.14万张。2001年,对西城268家洗车台进行集中整治。对各类非法广告进行查处,共查获乱贴广告343人次,抓获制假文凭人员14人,收缴小广告l万余份。做好爱国卫生月的突击整治活动。
  2002年,东营区做好城市的美化、净化工程。组织人员1000余人次,动用车辆20余台,对20余处垃圾死角进行清理,共清理各类垃圾200余立方米。设点34处,摆放鲜花5.2万盆,清理粉刷箱式变压器18座,桥涵10座,依法取缔各类摊点70处,收缴小广告2万余份,清理小广告1.5万余处,对西城的200个垃圾箱、25个地下垃圾箱进行清洗和刷新。
  2003年,处理办假证、乱贴乱画人员10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中清理小广告活动。共查处乱倒垃圾车辆200余车次,清理乱倒垃圾2万立方米。与有关责任单位签订道路路口硬化责任书和车辆清洗协议80余份。办理垃圾准运证40余份,清运建筑垃圾6000余立方米。为控制城区“四害”(鼠、蚊、蝇、蟑螂)密度,投资30多万元,喷洒消杀药物400公斤,填埋土方7000多立方米。村居环境卫生实现统一招聘人员、统一发放工资、统一考核检查、统一垃圾清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区城管局负责对城区村居生活垃圾统一清运,清理生活垃圾2000多立方米。对城区部分破产单位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2004年1月,开展创建严管示范街活动,确定济南路、淄博路、沂河路等6条主要道路为城市管理严管示范街,以严管示范街为切入点,对城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扯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进行治理。6月25日起开通12319投诉服务热线,处理投诉举报30余起。
  2005年,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对中心城区市容环境进行“拉网式”治理。深化“严管示范街”创建活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7000余份,捣毁制假证窝点7个,抓获乱贴乱喷小广告的违法分子239人,没收非法广告、假证件40余万份。清理乱贴乱画3000余个,清理建筑物及灯杆上的印制宣传品3900余张。对城区24个垃圾箱进行清洗和喷漆,更换安装盖板,加固护栏。划定停车位4000余个。对沿街自行车实行集中停放。取缔中心城区100余处露天烧烤,规范露天烧烤208处。取缔不符合规定的夜市大排档30余处,对中心城区的16处夜市大排挡进行规范管理。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影响城市容貌的建筑物,责令限期清洗或粉刷;督导各电力公司、通信公司对箱式变压器、电话亭进行清洗或粉刷。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两侧严重影响城市容貌标准的破旧平房、板房、残墙断壁进行依法强制拆除。采取措施巩固整治带泥上路成果,及时督导油田相关责任单位落实路口整治资金,共硬化路口110余个,在30个无法落实单位的路口设置严禁车辆带泥上路的标示牌。对北一路早市占道经营进行规范管理,下发早市管理通知书200余份,划定摊位194个。做好门头牌匾的审批管理工作,共审批各类门头牌匾280余件。将长期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西五路旧货市场强制性搬迁至辛店首集市场,对北一路早市、聊城路市场等10余处马路市场进行取缔。对中心城区内的25处废品收购点,12处煤场进行清理。对黄河路、西二路、北二路、西四路沿路乱堆乱放的l,2万余立方米砂石料进行强制清理。对石油大学、油田客运中心站、长途西站、胜利广场、东城商贸城、东都商贸城等重点部位周边的环境秩序进行集中整治。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