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
唯一号: | 151320020210007683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地貌 |
分类号: | X21 |
页数: | 2 |
页码: | 65-66 |
摘要: | 地势辖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滨海地带,属黄河三角洲尾闾部分。地势总体平缓,但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比降为l/10000,最高高程海拔11.5米(大沽高程,下同),最低点海拔2,5米,地面高程一般在6-8米。 地貌类型及分布西汉时期,海岸线在今盐坨、史口、沙营一带,境域约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古陆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濮阳(古魏郡)决口改道,夺漯水自今滨州小营以东人海,开始在境域内填海造陆。至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海岸线推至今盐窝、坨庄、沙营以北一带,境域土地约有800多平方公里。至明清时期,境域版图继续扩大。 由于历史上黄河尾闾多次摆动改道和决口泛滥,反复切割重叠淤积,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微地貌。地貌类型主要有四类:河滩高地与缓岗主要分布在沿黄镇及黄河故道附近;浅平洼地主要分布在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分布凌乱,呈封闭状态,易懈涝;微斜平地境内各镇均有分布,为缓岗和浅平洼地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全区主要地貌类型;海滩地主要分布在近海地带,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多为近代黄河淤积而成陆。其中属于潮间带滩涂1.07万余公顷。 |
关键词: | 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 区域环境 |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