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检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5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检查
分类号: D916
页数: 4
页码: 123-126
摘要: 经济检查包含一、经济检查的任务;二、经济违法案件查处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立案 司法 司法管辖

内容

一、经济检查的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违法案件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趋势。经济检查已不仅仅局限于查处投机倒把,正在全面转向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和其他经济违法活动;不仅仅是全面维护国家利益、维持经济秩序,正在向兼顾维护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转变,执法职能逐步扩大。
  1987~1990年,经济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投机倒把,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垄断、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及其他违法违章行为。
  1991~1995年,经济检查工作以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广泛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主。
  1996·1999年,经济检查以“公平交易执法年”为主题,深入开展打假活动。
  2000。2007年,经济检查工作以查处不正当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传销和变相传销、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
  二、经济违法案件查处
  1987年3月,东营区工商行政检查所成立(同年10月,更名为经济检查所),对辖区内的投机倒把、经济违法、走私贩私等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是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市场检查。共查处违章案件125起,没收粮票1150公斤,没收不合格杆秤150杆、量尺20把;销毁假冒伪劣商品30余种,其中变质酒类10种、3800瓶,变质食品5种、280公斤,假冒变质香烟5种、3600盒;取缔无证商户161户。
  1988。1989年,共检查国营企业37家、集体企业91家、个体工商户623户、农贸市场6处,办案24起;查获假粮票550公斤、假酒5414瓶、假烟151条、假劣化肥35.5吨、假农药5400瓶、劣质罐头494箱、劣质蜂王浆400箱、劣质饮料360瓶、旧服装46件、假银元94块,查扣走私进口汽车1辆;受理消费者投诉2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万余元。同时,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向广大消费者讲解有关识别知识,增强识别真伪商品能力。
  1990年,开展“扫假清劣活动”。先后检查国营企业87家、集体企业531家、个体工商户3465户、农贸市场27处,查获各种假冒变质香烟2000余条、各类假冒名酒845瓶、变质食品150公斤、假香料230余公斤、冒牌劣质糖果300公斤、肥皂30箱、眼镜62副、皮鞋600余双、低压电器400余个、掺杂使假茶叶200余公斤、假冒化肥25吨、假农药126公斤,没收不合格衡器50余件,收缴各类淫秽迷信书刊563册;查扣非法倒卖原煤234吨、汽油5.3吨、棉花2400公斤、假银元100块、进口旧服装172件、走私小轿车1辆。
  1991~1992年,共组织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活动10次,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0大类近百个品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假冒伪劣商品展览5次,展出品种达30余种;向广大消费者发放宣传材料9千余份,现场讲解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1993年,以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和打击走私活动为重点,制止不正当竞争活动。先后开展打假活动5次,查获假冒伪劣商品80余个品种,其中假酒1960瓶、假烟526条、劣质磷肥215.7吨、假农药97公斤、劣质种子3000公斤,查扣走私轿车39辆。1994年,先后组织专项活动18次,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案值达40余万元。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及其他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了8次假冒伪劣商品展览。6月28日,公开将收缴的案价近20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1995年5月,成立经济检查大队,充实经检队伍,加强了执法力度。是年,以查处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假劣农药、药品、食品和家用电器为重点,集中在春耕、秋种等农忙季节和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前后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活动。在打假工作中,注重断源截流,标本兼治,对制假售假的黑窝点和集散地进行集中整治。共开展4次大规模专项检查,查获各类假酒7200瓶、假烟500余条、假农药15000余瓶、假化肥25吨,端掉造假窝点11个;组织假冒商品展览4次,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1997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6起,其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7起,捣毁制假黑窝点5个,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
  1999年,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春耕秋种时节进行集中整治。对新柳面粉厂、油田伯乐花生油厂、维可得食品厂等市内名优企业进行重点保护。2000年,积极创建打假维权网络,与4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联系,实行政企联手,端掉造假窝点4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案值30余万元。充分发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作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71起,其中查处损害青少年利益的案件18起,为青少年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查处制假售假案件30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2001年,深入开展“打假维权月”、“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先后组织了元旦、春节生活资料市场、春耕秋种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夏季饮料市场、中秋节月饼市场专项整治,端掉制假窝点6个,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62起,其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50起,查获造假工具6台,价值56万元。
  2002年,以集贸市场专项治理为切人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先后开展了节日市场、农资市场、酒类食品市场、成品油市场、“网吧”市场和肉类市场等大规模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参与东营市工商局组织的“百日执法”大会战,查处大要案件8起。2003年,开展大型执法检查活动7次,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2起,查扣假冒“戴梦德”珠宝首饰85件、“小洋人”酸奶349箱、“鲁花”牌花生油502桶,假冒“寒暄”牌泡沫珍珠奶茶粉、浓缩果汁100余桶,假冒伪劣药品、不合格药械12类共34种,其中医疗器械3箱、三无消毒剂107桶、劣质口罩4千余只。
  2004年,开展大型执法检查活动6次。1~3月,开展了春耕春播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农资非法经营行为;4~5月,针对阜阳“毒奶粉”事件,开展了以奶粉为主的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6~8月,开展了以夏季饮料为主的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7~10月,开展“百日执法”活动;9~ 10月,开展了国庆、中秋节日市场检查,查扣劣质花生油、月饼、饮料等物品一大宗;11~12月,开展了酒类市场集中整治及元旦前夕节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64起,其中销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2起,其他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起;抽检样品31个,检出不合格样品25个;查扣不合格奶粉、细木工板、食品、保健品、饮料等案值达30余万元。
  2005年4月,组织了大规模的农资打假通报会,现场销毁案值20多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先后查处涉农违法违章案件40余起,抽检农资产品44个批次,查扣不合格化肥54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东营市电视台法制社会栏目对东营工商分局农资市场执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图6-1 节日市场检查
  2006年4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年内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起。同时,以服务“三农”为主题,深入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分阶段对化肥、种子、农药、地膜等农资进行专项整治。检查农资经营户45家,查处涉农案件11起。对社会关注的电动车市场、低压电器市场、建材市场开展专项治理,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案值达60余万元。
  2007年,开展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活动,治理重点由查无照、抓窝点转移到查处商业贿赂违法行为及中介机构、房地产等领域,坚持办大案、要案、有社会影响的案件。至年底,办理万元以上案件47起,其中商业贿赂案件34起。

知识出处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出版地:2018年

本书以2005年为上限,下限至2018年12月。重点记述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14年的史实。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多种体裁。全书包括机构与队伍、市场与合同管理、企业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法治建设等20编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