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鱼之乡珍品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978
颗粒名称: 百鱼之乡珍品多
分类号: F59
页数: 5
页码: 687-691
摘要: 由于渤海湾和莱州湾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它的水底世界成为鱼类的天然王国,是中国近海罕见的优良渔场。这里的主要经济鱼类不下几十种:梭鱼、鲈鱼、黄鱼、银鱼、鄂针鱼、黄姑鱼……真是数不胜数。然而,最具特色的当数黄河口J鱼。
关键词: 城市景观 风景名胜区 景点

内容

河口刀鱼造化奇
  由于渤海湾和莱州湾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它的水底世界成为鱼类的天然王国,是中国近海罕见的优良渔场。这里的主要经济鱼类不下几十种:梭鱼、鲈鱼、黄鱼、银鱼、鄂针鱼、黄姑鱼……真是数不胜数。然而,最具特色的当数黄河口J鱼。
  黄河口刀鱼,因其体型酷肖一柄尖利的刀而得名。又因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沿黄河溯流而上几百里,洄游到东平湖产卵,而被渔民戏称为“倒鱼”。
  黄河口刀鱼腹部呈银白色,象一柄青光闪烁的利刃,而脊背却象镀上一层金,透出金灿灿的鲜黄色。它细鳞小肚,吻短圆突,体型侧扁,因此在水中游起来迅如刀光剑影,一闪即失。也许是因为它每年两次畅游黄河,因而练就的这种游术吧。
  黄河口刀鱼洄游到东平湖,每尾雌苗一次可产下几万只卵。等卵孵化为幼鱼后,又顺黄河来到入海口。刀鱼经过这种往复循环,两三年方可长成成鱼。成年的黄河口刀鱼,体长约有三四十厘米,重约二百克左右。
  刀鱼在我国长江口、珠江等水域也有。唯黄河口刀鱼为名贵珍品。这里的刀鱼脂肪丰富,奇香无比,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炸、可炖、可氽丸子……都是香鲜并佳,百吃不厌。
  如果游人恰巧在麦黄时节来黄河口,正逢捕刀鱼的最佳时机。品尝一下刚出水的黄河口刀鱼,那当是人生一大幸事。
  东方对虾享盛名
  从黄河人海口南侧的红光渔村乘上渔船,只需40分钟便到达莱洲湾62号海区中心渔场。这里便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大对虾”的主要产地。
  “东方大对虾”选择这里安家落户,该是慧眼独具。这一带海区向西正对黄河人海口,距海岸不过几十海里。黄河水源源不绝地将大量泥沙连同有机质冲人大海,是浮游生物和贝蛤类赖以生存的极好地方。因此,莱洲湾浅海区丰富的饵食,成了各种虾类得天独厚的食物宝库。毛虾、青虾、蠓子虾……争相来此生活繁殖,这一带海域成了虾的王国。
  当然,最享盛名的还得数“东方大对虾”。这种虾,个大体肥,通体呈半透明的青白色,样子极为漂亮可爱。一只成年的大雌虾,体长近20公分,重达100克,差不多有一根胡萝卜那么大。
  东方大对虾营养极其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当地渔民素有“宁吃对虾一只,不吃杂鱼一筐”之说。是招待贵宾不可多得的海中珍品。
  说起东方大对虾的生活习性,也真是有趣的很。这种虾冬天在温暖的我国东南一带海域越冬,第二年五月春风送暖时节,它们又不远千里一路劈波斩浪,绕过成山角,途经威海、长岛来到莱州湾,散散落落分布在这一带浅海中甩仔产卵,繁育后代。
  夏天转眼来到了,气候变热,食物充足。新生的小虾一天天迅速长大,到了秋天它们已经长成了大虾,开始咬群配对。然后,开始向一起聚集,做着洄游越冬的准备。这个时期称为“虾汛期”,正是渔民张网捕虾的黄金时期。
  近年来,黄河口一带渔民一改传统的网具,使用了对虾溜网,大大提高了对虾的捕捞量。红光渔村一名叫董业敬的渔民10天时间竟捕得东方大对虾上千斤,收入达3万元之多。
  丰厚的收入令人兴奋,而那捕捞大对虾的壮观场面更令人回味无穷。当渔船夜间突然闯人稠密的大对虾群时,受惊的虾群骤然炸开,仓煌蹦跳着四处逃散,海面上响起震耳欲聋的哗哗之声,其势如暴雨砸在海面上,震撼人心。
  “虾汛期”一过,海水渐冷。十月份开始,东方大对虾便暂时告别故乡,又沿原路洄游到我国东南方海域过冬去了。
  为了扩大东方大对虾出口资源,近年河口、利津、垦利、广饶都利用沿海滩涂,进行人工养殖对虾,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功。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现已发展到十余万亩。你只要到海滩走一走,就会看到到处都是明镜般一方方虾池。如今东方大对虾这海中珍品,不再仅仅是高级宴会上的宠物,它已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黄河鲤鱼甲天下
  古人云“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
  鲤鱼有400种之多,分为红黄褐三种体色,尤以黄河鲤鱼为最佳上品。黄河鲤鱼,赤尾金鳞,艳丽华贵。尤其头上两条触须,形似美髯,飘洒俊逸,格外惹人注目。故而又被称之为“黄河金丝鲤鱼”。
  黄河鲤鱼食性杂,又不互相残食,生长繁殖极快。所以我国养殖鲤鱼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到了唐朝,鲤鱼养殖却出现了波折。说来,也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唐朝是老李家的天下,“鲤”同“李”谐音,这下可犯了大忌。“李”字当然不能随便说,就连它的谐音字也受到株连,“鲤”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乎,鲤鱼随即更名为“赤鲜公”,并严禁捕食。鲤鱼表面看来是交了好运,其实却倒了大霉,因为人们再也不养它们了。
  当然,千百年的民俗民风不是哪个朝代的一个禁令可以改变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许是因了这个缘故,人们对生长于黄河的黄河鲤鱼也便情有独钟,黄河鲤鱼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喜庆富足的象征。一幅象征“年年有余”的胖娃娃骑鲤鱼的年画,就是最好的证明。几乎北方每个农家春节时都要买上一张贴在自家屋子里;儿娶女嫁的婚宴上,一道“糖醋鲤鱼”更是把喜庆气氛烘托到了极致。盘中鲤鱼摆头翘首,状如“鲤鱼跃龙头”,令人心花怒放。也有的酒宴上有道“活吃鲤鱼”的“名菜”,众人下箸之时,那盘中鱼嘴巴仍在一张一翕,令人目不忍睹。此种食鱼法未免太过残忍。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灌能力提高,黄河几乎每年断流,黄河鲤鱼也变得愈加珍贵。但在黄河人海口的河海交汇处,水却永远不会枯竭。咸淡水交汇,饵食充足,形成了黄河鲤鱼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下镇乡农民浇地时曾将一条引黄干渠抽干,就在这条不足二里的水渠中,竟抓到几千斤黄河大鲤鱼,萝卜样肥硕的金鳞赤尾大鲤鱼,足足装了十几麻袋,一时竞使得“东营鱼贱”。
  据科学分析,黄河鲤鱼不仅肉肥味鲜,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铁、钙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对治疗水肿胀满、乳汁不通、咳嗽气喘有特效。
  现在黄河鲤鱼除在黄河自然生长外,不少地方都进行了大面积人工养殖,让黄河鲤鱼更好地造福人民。
  顶凌梭鱼金不换
  初春,江河湖泊中的冰凌悄然溶尽。水温、地温开始回升。此时,在深海越冬的梭鱼率先游回浅海寻找泥沙中的有机物填充辘辘饥肠。黄河口渔家即开始了一年的渔事。
  此时捕到的梭鱼俗称“顶凌梭”。
  梭鱼身体细长,如织布的梭而得名。梭鱼的味道有咸水鱼的清鲜,肉又象淡水鱼一样的细嫩;宜蒸,宜炖,又宜腌咸晒干。初春时节捕到的梭鱼因为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耗尽了体内的脂肪和肠胃中的泥沙,所以味道特别鲜美。梭鱼头都有一泓透明的冻脂,奇香无比,当地人称“油罐儿”。渔家谣中曾有“扔掉车,扔掉牛,不扔梭鱼头”的说法。
  黄河人海口有绵长的浅海滩涂。渔家在浅海捕捞梭鱼,压根儿不用舟船拉网之繁。他们织就一个个漏斗状的尖底小网,长不盈尺,口若茶盘,俗称“地袖儿”。涨潮之前,用细长的竹条或柳条撑起网口,将竹条的两端插入泥中,很象足球场上的球门儿。几十个几百个地袖儿连成一串,形成一道又一道网篱笆。潮水涨来,梭鱼紧贴地面箭一般巡行在涌浪之间觅食,一旦脑袋钻进网口,触到网线急欲转身离去时,细长的身体已被越来越窄的地袖儿网线别住,脱身不得。潮水退去,渔民赶潮收网,真可谓“旱地拾鱼”。
  入网的梭鱼小者筷子长短,大的有五六公斤。这样的大鱼只钻进一个脑袋,丝线别住腮叶,照样制它就范。当你看到偌大的梭鱼被丁点儿小网钉在沙滩上束翅待毙,禁不住要夸赞黄河口人捕鱼的好手段。
  至于深海捕捞顶凌梭,那就另一番风景。现代化的机船船队围网作业,网上碎银点点,舱内鳞光跳跃。可以说,那里是海洋捕捞的主战场,只不过那些作业方式雷同于世界各地的捕捞方式,不具备黄河口特色,恕不一一赘述。
  河口鲈鱼赛甲吉
  在渤海湾众多的鱼类中,鲈鱼算是一个最兴旺的家族了。鲈鱼嘴大,刺硬,体长,身上有黑色的斑点。当地居民又称它为“斋花”。鲈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因它习惯到咸淡水相接的浅海繁衍,故黄河口一带是捕获鲈鱼的最佳鱼场。
  每年初春,在深海越冬的鲈鱼集中到黄河人海处的浅海水域产卵。鱼卵在风平浪静的浅海孵化。刚出生的小鲈鱼不能适应大风大浪的环境,只好在浅海觅食小虾,度过它的童年。黄河尾间一带多河沟、多泥沙、多微生物,尤其这几年这里大兴人工养殖对虾,从虾池里排放出来的剩余饵料吸引众多的鱼虾,为小鲈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捕获鲈鱼的黄金季节是春季。这时,大鲈鱼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黄河口洄游。它浑身的铁刺一样的鳍和腮片鳞片,极易被鱼网粘挂,渔民布下网具,几乎网网不空。
  新捕到的鲈鱼味道特别鲜美,很象活螃蟹一般。将网中大鲈鱼剁头剥皮,抽出骨刺后加佐料剁成肉泥在清水汤中氽制鱼丸子,那可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美味。刚煮熟的鲈鱼丸子掉到船舱的木板上,会象皮球一样地弹跳起来。仅此一瞥,会让人立即萌生强烈的食欲。有人曾因鲈鱼味道鲜美而称之为“渤海甲吉鱼”,这种比喻并不为过份。
  金秋时节,当年初生的小鲈鱼发育到o.5公斤上下。这些不谙世事的小家伙一味横冲直撞,楞头楞脑一心贪吃。此时,抛钩垂钓效果极佳。渔家孩童用手牵线,甩下一枚不挂鱼饵的空钩,也常逗它上当。游人触景生情,取一酒瓶子缠上30米尼龙线,系上鱼钩三五枚,挂小虾或沙蚕,然后坠一螺帽扔进水中,勿须片刻,咬钩的鲈鱼会把你握线的手指拽疼。如果看假日垂钓的鱼迷们大显身手,那可让人眼馋得手脚生痒。他们在涨潮的两三个小时内每人能钓20余尾,约10公斤之多。
  黄河口鲈鱼资源有着悠远的历史,却有着不容乐观的前景。近几年,台湾地区的一些商贩到黄河口一带高价购买鲈鱼苗,运回台湾喂养。一些钱迷心窍的人受到利益驱使,也盲目地参与了捕杀鲈鱼苗的行列,实在让人痛心。今天,是大喝他们住手的时候了!
  破坏资源者,愧对后代子孙!
  海鲜珍品数文蛤
  黄河三角洲沿海的蛤类到底有多少种,没人能说得清。可要问哪种蛤最好,这里的大人孩子都会异口同声说出同一个答案:文蛤。
  文蛤,俗称花蛤,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是东营沿海一带特有的蛤类。文蛤个大体肥,一只大文蛤可重达半公斤以上,肉质白嫩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而且味道清香可口,奇鲜无比。
  文蛤的外壳也是一宝。厚而坚实,瑰丽多彩,可制造精美的贝雕工艺品,还可作化妆品的容器。它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文蛤粉有清热解温、化痰软坚、治疗烧烫伤之奇效。
  采捕文蛤最好的时节,当属早春和深秋。此时的文蛤最肥最鲜。每当到了这个季节,大海落潮之后,沿海的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便象过盛大节日般涌向海滩。大海潮退了,文蛤却依然留恋地呆在滩地上,人们只需举手之劳,一只只文蛤便进了布袋。也有的文蛤潜在被海浪拍硬的滩地里,不过这也不难把它“请”出来。拾蛤人只要两脚踩在滩地上一下一下地摇动,片刻硬沙板地便成了稀泥浆,文蛤也就被踩出来了。当然,有经验的渔人,这时总不会忘记带上一块木板,在滩地上一放,人站到上面身子舞蹈样扭动着。片刻,一只只硕大可爱的文蛤便从泥水中钻将出来,拿一只专用的小钉耙一搂,尽管往麻袋里装就是了。渔民把这种拾蛤法叫“晃蛤”,真是一个极富动感和形象的优美名称。
  文蛤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其实,如今文蛤很少能上市场。往往是渔民正在采捕,小贩已经来到海滩与你商谈价钱问题。而在远处的海上——应该是公海吧,日本、韩国的大船早已停在那里,在等小贩的船送货上门了。据说,日本、韩国每年三月三要过“食鲜节”,这“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及保护文蛤资源,前年东营市河口区与台湾东辰皮革有限公司、青岛崂山石老人旅游开发服务公司三方联合成立了“东营东宏产业水产资源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主要从事文蛤的收购、贮藏、加工、科研、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销往日、韩、香港和台湾。如今文蛤已成为东营市人民的友好使者,正在走向亚洲、走向世界。
  肉肥昧鲜梭子蟹
  黄河口一带海域盛产螃蟹,三齿厚蟹、天津厚蟹、豆形拳蟹……不下十几种。但要说数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最受人们青睐的还数三疣梭子蟹。
  在春秋季东营市场上,那一片一片汇成颇为壮观的螃蟹市场的就是这种螃蟹。它因其体型呈梭子状、背甲隆起三个明显的疣瘤而得名。
  三疣梭子蟹喜好昼伏夜出,白天象孩子捉迷藏般,除眼睛、触角和双螯前端露在外面,身体其余部分皆埋在泥沙里。而黄河口一带浅海多泥沙沉积,恰好适应了三疣梭子蟹这种生活习性。再加上这一带水域浮游生物多,食物丰富,更为其繁殖发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这种螃蟹喜温怕冷,冬天一到便游到黄河口以北深海里越冬。第二年开春,又自西向东作生殖性洄游,四、五月份进行产卵繁殖。它的繁殖力特强,一只雌蟹能产卵20万粒。蟹卵并不排在海水或别的物体上,大约是怕鱼类或其他海生物把卵吃掉,排出的蟹卵全附着在母蟹的腹脐毛上,形成一堆桔红色的蟹籽。这堆蟹籽竟一下子使母体增大了1/3。渔民称这时的母蟹为“蹬籽母蟹”。蟹卵靠着母体的温度,卵化成米粒大透明的幼体,然后脱离母体顺水游到水下海底稀泥里。经过一个夏季,发育成幼蟹,从此开始了它一生的螃蟹生涯。
  生长于黄河口一带海域的三疣梭子蟹,是蟹中珍品。这种蟹一般体重在200克左右,两年以上的老蟹可达500克以上。比起胶东沿海的螃蟹来,个头虽不算最大,却是天津、北京市场上的抢手货。有经验的人不喜欢胶东的大蟹,却对黄河口的三疣梭子蟹情有独钟。这种蟹肉味肥美,营养丰富。尤其没有甩籽的母蟹,煮熟后掀开蟹盖,满是米粒状的蟹黄,奇香无比。而尖脐公蟹,个大肉多,又是另一番鲜香滋味。
  三疣梭子蟹,如今是黄河人海口沿海主要经济类蟹。1994年,红光渔村渔民董业泉春天在莱洲湾渔场,创下了一网打捞1000斤三疣梭子蟹、收入9700元的佳绩。
  三疣梭子蟹为渔民创造了财富,也为海滨的孩子们增加了乐趣。这种看似笨头笨脑的蟹子,却生性顽皮好动,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它们成群结伴爬到陆地上,攀上小树玩耍,就如小树一时之间便结满累累硕果。不过,它上树容易下树难,所以孩子们只管伸手去摘。聪明的孩子们在漆黑的夜晚把手电筒卡在树桩上,引诱螃蟹上岸爬树。当受骗的螃蟹被伸出的小手生擒时,才恍然大悟,得知自己中了圈套——但其时已晚。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