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9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1
页码: 600
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198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9元,1990年为438元,1995年增加到1503元,2000年达到2549元。其中,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义和镇2558元,六合乡2538元,四扣乡2623元,太平乡2397元,新户乡2587元。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社会问题

内容

收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198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9元,1990年为438元,1995年增加到1503元,2000年达到2549元。其中,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义和镇2558元,六合乡2538元,四扣乡2623元,太平乡2397元,新户乡2587元。
  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消费结构显著改善,消费层次不断提高。2000年,全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7元,比1984年增长9.4倍,比1990年增长4.3倍。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68.78%下降到2000年的51.75%。农民食品消费中的主食消费下降,食品消费逐步由吃饱转向吃好,讲究营养。2000年,农民人均食品支出821元,比1990年增长2.95倍。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电风扇由1990年的4台、45台,增至2000年的28台、135台。2000年,农民的文教娱乐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12.35%,比1990年提高9.54个百分点,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居住
  建区前,农民居民的住房以土坯房居多,砖瓦房较少。建区后,农民住房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比重提高到33.69%。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的16.11平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8.77平方米。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