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人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9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市人民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1
页码: 599
摘要: 建区以后,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境内石油勘探会战的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明显提高。1983年,国有单位职工人均生活费收入365元,1986年为867.05元,1990年为1569.20元,已经进入全国24个人均生活费收入较高的城市行列。1995年,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5666.34元,居全省前列。200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597元。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社会问题

内容

收入
  建区以后,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境内石油勘探会战的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明显提高。1983年,国有单位职工人均生活费收入365元,1986年为867.05元,1990年为1569.20元,已经进入全国24个人均生活费收入较高的城市行列。1995年,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5666.34元,居全省前列。200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597元。
  消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由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中心的必需品消费阶段逐步向满足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非必需品消费阶段过渡。饮食方面,人们不只讲究吃饱,更讲究吃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61.5%下降到2000年的25.5%。副食品中粗菜消费量减少,精细菜增多,肉、禽、蛋、鱼、奶消费上升。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有所改善,营养水平显著提高。衣着方面,消费开始趋向成衣化、时装化,讲究名牌,质量向中、高档发展。金银首饰等装饰品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耐用品方面,在十几年间,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手表等老“四件”逐步被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新“四件”所取代。照相机、中高档乐器、音响设备、空调机、电炊具、VCD等先后进入居民家庭,近年又兴起微机热,电话已经得到普及。2000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6994元,比1990年增长4.68倍。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2000年,城镇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14.87%.比1990年提高6.53个百分点。随着节假日的延长,出门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
  居住
  建区前后,城镇居民大都居住公用的砖瓦平房。90年代初,楼房逐渐增多、,居民住房逐步改善。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批住宅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住宅小区相继形成。到2000年底,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达到8016,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的6.6平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5.6平方米。1998年后,80~100平方米的经济实用楼房逐渐增多。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