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8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分类号: R15
页数: 2
页码: 568-569
摘要: 建区后,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根据行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不同行业单位卫生“达标”标准,实行卫生检查打分制,切实落实“门前三包”(包绿化、卫生、秩序)、“门内达标”制度,奖优罚劣,大力开展综合治理脏、乱、差活动。1989年4月,组织4万人次参加河口城区卫生大扫除活动。出动车辆1480台次,清理卫生死角102个,清运垃圾13000立方米,拆除乱搭乱建147处,2000平方米,粉刷墙壁11万平方米,疏通污水沟16000米,整修街道2000米。修补污水沟盖106块,建花池34个,植树23000棵,种草6000平方米。1990~2000年,区政府每年利用4月、9月爱国卫生月活动或重大节日,组织大型卫生突击活动,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成公厕20座,其中水冲式公厕12座。建成垃圾粪便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17个,购置垃圾桶(箱)317个,垃圾运输车8辆,粪罐车4辆。卫生设施基本健全,清扫保洁责任落实。
关键词: 饮食卫生 食品卫生学 营养卫生

内容

综合治理环境卫生
  建区后,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根据行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不同行业单位卫生“达标”标准,实行卫生检查打分制,切实落实“门前三包”(包绿化、卫生、秩序)、“门内达标”制度,奖优罚劣,大力开展综合治理脏、乱、差活动。1989年4月,组织4万人次参加河口城区卫生大扫除活动。出动车辆1480台次,清理卫生死角102个,清运垃圾13000立方米,拆除乱搭乱建147处,2000平方米,粉刷墙壁11万平方米,疏通污水沟16000米,整修街道2000米。修补污水沟盖106块,建花池34个,植树23000棵,种草6000平方米。1990~2000年,区政府每年利用4月、9月爱国卫生月活动或重大节日,组织大型卫生突击活动,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成公厕20座,其中水冲式公厕12座。建成垃圾粪便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17个,购置垃圾桶(箱)317个,垃圾运输车8辆,粪罐车4辆。卫生设施基本健全,清扫保洁责任落实。
  “除四害”
  1956年,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要求,以“除四害、灭疫病”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内容。起初,“除四害”以蚊、蝇、鼠、麻雀为对象。60年代后不再灭麻雀,而把臭虫列为“四害”之一。建区后,区政府成立灭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爱卫会。各乡镇均成立灭鼠领导小组,区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灭鼠责任状,逐级落实责任。采取突击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每年春、冬季节集中灭鼠,重点行业常年灭鼠。1986年6月、11月两次集中灭鼠活动,共发放毒饵盒4.6万个,毒饵30862公斤,投资4.26万元,鼠密度由25%下降到0.73%。1990年5月,河口区通过省级无鼠害区考核验收,1993年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灭鼠先进市区”称号。区政府每年都组织专业消杀队伍,定期消杀蚊、蝇,治理蚊蝇孳生地。有效地控制了“四害”密度。
  改水
  建区前,境内农村人畜用水条件很差,绝大多数村饮用坑塘水,部分村庄饮用屋檐接水。建区后,区政府成立改水领导小组,组成专门班子实施改水工程。1986年全区建成自来水的村21个,受益人口0.74万,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9.6%。1990年全区建成自来水的村有34个,受益人口1.58万,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0.5%。1995年152个村6.8万人饮用自来水,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88.4%。1996年10月30日,河口区通过“全国自来水建设先进区”考核验收。1997年,由于黄河断流时间较长,农村供水严重不足,导致对接在油田供水管线上的自来水管绝大部分锈蚀报废,农村改水受到严重影响。之后,农村改水转向压力罐为主。2000年,使用自来水的村127个,受益人口5.1万,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72.8%。
  自1986年实施改水工程,至2000年累计投资855.5万元。
  “两管五改”
  20世纪70年代初,境内农村开始推行“两管五改”(即管理饮水与粪便,改造厕所、畜圈、水塘、炉灶、室内外环境)。90年代,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之一,创造出玻璃钢双瓮漏斗改厕模式。1996年11月21日,市政府在河口区召开全市农村改厕现场会,将玻璃钢双瓮漏斗改厕模式向全市推广。《人民卫生报》以《河口农村改厕闯出新路子》为题,报道了河口区农村改厕的做法。2000年,全区卫生厕所改造率39.5%,其中玻璃钢双瓮漏斗式厕所占9.1%。
  创建卫生城市
  1994年2月7日,河口区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区”活动。成立创建省级卫生城区工作指挥部,并建立调度会议制度,每周检查1次创城进展情况。是年,组织万人以上环境卫生整治活动5次,出动机械1850台次,搬运土方7.5万立方米,填坑22个,清运垃圾6万立方米,铲除卫生死角412个,增设永久性创城宣传牌119块,宣传栏37处,整理绿化池58公顷,疏通排水沟17公里。组织9次大型卫生检查挂牌活动,挂红牌288块,挂黄牌20块,挂黑牌4块。同年12月9日,通过“省级卫生市区”考核验收。1995年10月15日和1998年9月5日两次通过山东省卫生城市复查团的复查考核。创建卫生市区带动了卫生乡镇、卫生村的创建工作。2000年2月,仙河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至2000年底,全区有“国家卫生镇”1个、“市级卫生乡镇”3个、“市级卫生村”8个、“省级卫生单位”1个、“市级十佳卫生单位”2个、“市级创城示范单位”3个、“全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5个,36人次受到省、市表彰。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