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校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85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学校选介
分类号: G47
页数: 3
页码: 541-543
摘要: 河口区实验小学位于河口城区西部,1986年建校,占地21312平方米。1986年9月1日正式开学。河口区第一中学普通完全中学,座落在河口城区海宁路西侧,占地81166.9平方米。其前身为沾化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学校教育 教育培训

内容

河口区实验小学
  位于河口城区西部,1986年建校,占地21312平方米。1986年9月1日正式开学。当年收纳小学1-5年级各一个班,学生127人。翌年,附设初中部,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1个班,51人;初三复读生1个班,40人。1990年,小学部发展到6个班,学生252人;初中部发展到7个班,学生413人。1989年、1990年两次被评为区级“优胜学校”,1990年,被评为市级“十优小学”。根据区政府决定,从1990年始,实验小学不再招收初一学生,1991年暑假撤销初中部,尚未毕业的学生,全部转到区一中继续学习。是年,实验小学扩为7个班,学生272人,教职工26人。1995年,全校9个班,有学生341人,教职工29人。学校房舍、操场、仪器设备、图书、音体、美术器材等,均达到义务教育验收标准(即国家规定的l类标准)。2000年,学校教职工40人,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97人,新建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另有平房教室36问,教职工宿舍34间,并按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教学设施。
  河口区第一中学
  普通完全中学,座落在河口城区海宁路西侧,占地81166.9平方米。其前身为沾化县第三中学。
  沾化县第三中学是沾化县于1958年在义和庄东侧建立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当年招生4个班,学生200人,教职工16人。是年11月,沾化、利津两县合并,沾化三中排名为沾化五中。1960年6月,沾化县的义和等8个人民公社划归垦利县,沾化五中又改为垦利五中。1961年9月,区划调整,义和等8个人民公社复归沾化县管辖,垦利五中复称沾化三中。1962年招生1个班,学生50名,并从学校调出6名教师充实完小教师队伍。1964年,学校附设农业中学班1个,学生40名,有教师2名。至1966年,沾化三中共招收初中9级,22个班,学生1100多人。
  区一中微机电化教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停课“闹革命”。1967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1968年9月学生复课,学校通过推荐选拔,新招高中4个班,学生216名,1970年下半年,在校高、初中学生一律离校。1971年春恢复招生,用推荐选拔的方法,招收高中班4个,学生200人。至1984年,沾化三中共招收高中15级,52个班,学生2600多名。
  1984年河口区成立后,沾化三中随所在地划归河口区,改称义和高中。1985年,学校由义和庄迁至区政府驻地,定名为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时有8个教学班(其中从义和高中带人4个班),448名学生,教职工25人。1991年,实验小学初中部并人区一中,学校成为完全中学。翌年,高中部发展到11个班,学生543人;初中部9个班,学生462人。有教职工87人。
  2000年,学校有高中班18个,学生967人;初中班13个,学生733人,教职工147人。学校有教学楼2幢,教职工宿舍楼3幢,公用平房76间,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高中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初中部达到国家I类标准。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