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85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
页数: 3
页码: 539-541
摘要: 1942年6月,清河行署在老爷庙村(今河口区六合乡庙一、庙二村)建立“耀南小学”,设初中班3个,师范班1个,学生220人。1947年后并人渤海公学。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普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内容

发展概况
  1942年6月,清河行署在老爷庙村(今河口区六合乡庙一、庙二村)建立“耀南小学”,设初中班3个,师范班1个,学生220人。1947年后并人渤海公学。
  1958年,中学管理权下放到县。沾化县在义和庄建立一处普通初级中学,排名沾化县第三中学。当年招生4个班,学生200人。是年11月,沾化县、利津县合并,沾化三中改为沾化五中。1960年,在新户村建立普通初级中学。是年,辖域内有普通初级中学2处,教学班10个,学生508人,教职工32人。1961年,沾化、利津分治,沾化五中复称沾化三中。由于经济困难,在校学生锐减,自行退学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2016以上。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遵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学校进行调整,撤销新户中学,压缩沾化三中的教师编制(招生班数减少),将新户中学的教师和沾化三中的6名教师调充到完小教师队伍。调整后,学校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所加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招生终止,大部分师生卷入运动。1967年,沾化三中成立“革命委员会”,管理学校工作,“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是年9月,沾化三中新设2个高中班,招收学生216名。在“社队办中学”的口号下,中学教育迅速发展,据1969年统计,境内各公社有中学13处。1971年中学增加到16处,其中高中3处,初中13处(包括公办、社办、大队联办和大队办)。1972年太平中学排名沾化九中,属县办完中。1975年中学调整,沾化三中由县管理,并更名为沾化县义和五七中学,其余中学由驻地人民公社管理,并一律以所在公社、大队命名。是年,各公社中学一律改名为农业学校。1976年8月,各公社驻地中学普遍增设高中班。1977年夏,“工宣队”、“贫管会”撤离学校,各中学逐步恢复原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多采取学生课业成绩高低,调整编班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办重点班。
  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和教育部“关于中等教育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遵照“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初中、压缩高中。至1984年,河口区有普通高中l处,教学班8个,学生432名;初中13处,教学班53个,学生3272名。
  1985年义和高中(原沾化三中)迁到区政府驻地,更名为河口区第一中学(简称“河口一中”)。1987年始,进一步调整初级中学布局,撤并部分初中。至1991年,全区初中缩减为7处(包括河口一中初中部,下同),69个教学班,3478名学生。1995年,全区高中一处,12个教学班,636名学生,教职工104名。初中?处,70个教学班,3578名学生,在编教职工298名;2000年,全区有高中一处,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967名,在编教师90名;初中6处,教学班104个,在校学生4816名,在编教师372名。
  学制
  1958~1966年,中学学制为“三、三”制,即初中、高中各修业3年,实行秋季结业。1968年,中学学制改为“二、二”制,初、高中各修业2年,春季结业。1974年,初、高中各年级顺延半年,改春季结业为秋季结业。1978年秋季招收的新生,实行“三、二”制,即初中修业3年,高中修业2年。1983年秋,中学学制改为“三、三”制,即初、高中各修业3年。1993年招收的初一新生开始实行“四、三”制,即初中修业4年,高中修业3年。
  课程
  1958年,初中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卫生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及生产劳动课。1964年,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学课程的通知》,初一开设7门课,每周授课33课时。初二开设8门课,初三开设9门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连续学3年;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生产知识等科,在二、三年级交叉进行。授课每周34课时,每课时45分钟。1966~1976年,中学课程有毛泽东思想教育和阶级教育(后期改为政治)、语文、数学、工(农)业基础知识(工业知识后期改机械原理、物理)、军事体育、革命文艺等科,使用省编教材。1977~1978年,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历史、农业机械、农业知识、生理卫生等12门课。1981年,课程设置按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学计划》执行。1982年秋始,初、高中一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高中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艺术、体育等科。每周授课29课时。初中课程除设高中所有学科外,还有生理卫生、音乐、劳动技术教育等,另外有省、市编写的乡土教材。每周授课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1984年,高二年级起,高中文、理分科,文科不再设物理、化学,理科不再设历史、地理。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