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84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75
页数: 2
页码: 532-533
摘要: 建区后,河口区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五条渠道:l、国家财政拨款,1985-2000年累计国拨教育经费10388.16万元。2、教育费附加,1986年河口区开征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2%计征),至2000年用于教育的教育费附加累计1812.08万元。3、勤工俭学收入,1985~2000年累计收入186.5万元。4、学杂费收入,1985~2000年累计收入864.91万元。5、群众集资、单位捐款,1985年后,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集资办学、捐资蔚成风气,至2000年累计集资2071万元。其他经费来源842.5万元。1985~2000年,各项经费累计16165.15万元。
关键词: 学校 创收 经济收入

内容

经费来源
  建区后,河口区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五条渠道:l、国家财政拨款,1985-2000年累计国拨教育经费10388.16万元。2、教育费附加,1986年河口区开征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2%计征),至2000年用于教育的教育费附加累计1812.08万元。3、勤工俭学收入,1985~2000年累计收入186.5万元。4、学杂费收入,1985~2000年累计收入864.91万元。5、群众集资、单位捐款,1985年后,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集资办学、捐资蔚成风气,至2000年累计集资2071万元。其他经费来源842.5万元。1985~2000年,各项经费累计16165.15万元。
  管理使用
  1984年后,区教委和区直学校的经费,由区财政经区教委拨付,由区教委和区直各校管理使用;各乡镇中、小学,由乡镇财政经乡镇教委拨付,由各校管理使用。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镇)征乡(镇)管”。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四项税费”由区财政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区直学校。区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1985~2000年,全区职业教育经费支出892.84万元,中学教育(包括区一中)支出6051.49万元,小学教育支出3886.84万元。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