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产学研结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83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产学研结合
分类号: G3
页数: 2
页码: 524-525
摘要: 1998年后,河口区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实施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先后与16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起科技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人才32名,筛选储备科技成果260项,新上产学研结合项目38项。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理论 科学进展

内容

1998年后,河口区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实施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先后与16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起科技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人才32名,筛选储备科技成果260项,新上产学研结合项目38项。
  政策环境
  1999年出台《河口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河口区科学技术进步组织奖奖励办法》、《河口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2000年出台《中共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意见》、《中共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意见》、《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成立河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项目库、专家库及产学研结合企业数据库
  1999年初,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区科委开始建设高新技术项目库及专家库,并于1999年9月份建立产学研结合企业数据库。截止到2000年底,河口区先后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筛选、储备最新科技成果260余项,丰富发展了高新技术项目库,并通过河口电视台、编发《河口科技信息》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各界推介适于转化实施的项目,同时吸纳国内外各类专家、教授508名,建立了门类齐全的专家库,已有32名专家、教授为河口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献力献策,弥补了河口区短时间内人才匮乏的现状。并编制河口区产学研结合企业数据库,全区油地军30余家企业的数据资料纳入数据库。
  联建研究所
  围绕黄须菜、芦苇、中药材、果品等资源优势,按照“提前投入、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思路,1999年,河口区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成立海洋生物化工研究所。2000年又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东营河口环保材料研究所、果品蔬菜储运及深加工研究所。通过联建研究所,提前介入院所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攻关与中试环节,取得部分知识产权和新产品的优先开发权。
  智力依托
  1998年后,河口区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16所大院大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22名专兼职专家、教授,分别担任科技副区长、政府科技顾问或企业技术顾问等职务。
  科技创新
  1999年,胜利油田胜通新科技开发中心承担的“油井多项存储收集器”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获得1000万元的科技贷款,争取无偿资金88万元。1999年,东营市强能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人体感应自动节水控制装置”列入国家(省级)火炬计划和市级攻关计划等,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增加了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主动性。1999年,又在石油大学(华东)自动化系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现有产品“人体感应自动节水控制装置”进行了线路优化,每套降低成本2016,同时依托石油大学的专家教授研制开发出专利产品“坐便器自动冲洗杀菌除臭装置”、“家用空调器低压起动运行电源”等专利产品。东营市宏智涂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大学建筑材料学院合作,新上高级系列乳胶瓷漆项目,1999年9月16日正式投产,当年收回全部投资,2000年该公司又新上乳胶漆、外墙涂料两个项目,可实现产值500万元/年。胜利油田胜通新科技开发中心通过与大院大所联系与合作,新上高新技术项目油井多项存储收集器、失控井喷抢装井口装置等专利产品,1999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利税335万元,并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