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志愿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8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志愿兵
分类号: E125
页数: 1
页码: 514
摘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口境内先后有张洪明、王余音等爱国青年参加革命队伍,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稍后又有程克钧、王香武、王惠兰、王一俭、王一勤、程义谦、杨尊三、丁公奇、王一聪、孙效敏、高光星、袁坦林等爱国学生投笔从戎。1941年后,河口境域成为抗日根据地,热血青年纷纷参加八路军。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和军事机构的建立,有觉悟的青年纷纷志愿参加区中队、武工队、公安队等武装组织,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升级到县大队及主力部队。1945年春,河口境域掀起大参军高潮,义和庄开明士绅王香武率6名子侄一起参军,带动义和、王集等村集体入伍120余人(一连),太平、新户、老爷庙等村青年也踊跃参加抗日部队(时称大参军)。
关键词: 兵役制度 征兵 河口

内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口境内先后有张洪明、王余音等爱国青年参加革命队伍,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稍后又有程克钧、王香武、王惠兰、王一俭、王一勤、程义谦、杨尊三、丁公奇、王一聪、孙效敏、高光星、袁坦林等爱国学生投笔从戎。1941年后,河口境域成为抗日根据地,热血青年纷纷参加八路军。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和军事机构的建立,有觉悟的青年纷纷志愿参加区中队、武工队、公安队等武装组织,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升级到县大队及主力部队。1945年春,河口境域掀起大参军高潮,义和庄开明士绅王香武率6名子侄一起参军,带动义和、王集等村集体入伍120余人(一连),太平、新户、老爷庙等村青年也踊跃参加抗日部队(时称大参军)。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河口境内广大青年又积极入伍当兵,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人当兵全家光荣”。1950~1953年,河口地区各乡约有280人志愿参军。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