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动工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7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劳动工资
分类号: F244
页数: 1
页码: 475
摘要: 建国后,国营企业职工执行八级工资制,后调为十级制。
关键词: 工资 劳动报酬 工资总额

内容

建国后,国营企业职工执行八级工资制,后调为十级制。
  1985年,根据国务院(1985)2号《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和鲁政发(1985) 92号《山东省企业工资改革实施方案》,对企业职工套改新的工资标准,主要是提高工资起点。工人实行8级工资制,干部实行17级工资制,并将企业按所有制性质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类产业、二类产业、三类产业,分别执行不同的工资标准。
  1988年后,企业推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1991年,完成企业3094职工晋级和固定、滚动浮动升级,全区16个单位,经验收合格的11个企业中的36人晋升一级工资,11个符合条件的企业中有40人固定一级工资。1992年始先后3次进行企业职工考核晋级,商业、电业、建安、物资、医药等系统1615名技术工人参加考试,晋级人数1151名。1993年,完成企业职工晋级和滚动、固定升级工作,全区30%晋级职工95人,滚动、浮动、固定升级704人。119名离退休职工人均增加工资10.3元。1994年进行企业工资改革,由原来等级工资改为技能工资。工人8级工资制、干部17级工资制,均改为技能工资40级制,人均增资78元。1996年企业职工人均上调一级工资(18元)。1997年三分之一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制。1998年在商业和建安企业进行职工考核晋级工作,1200人参加理论考核,820人晋级。1999年为2100名职工办理浮动转固定,人均增资16元;为2500人调整岗位技能工资,人均增资100元。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