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五保”老人供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7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五保”老人供养
分类号: D632.1
页数: 1
页码: 468
摘要: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境内办有敬老院和孤儿院,集中供养“五保户”和孤儿,1960年后因条件限制,敬老院、孤儿院被撤销,改为分散供养。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内容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境内办有敬老院和孤儿院,集中供养“五保户”和孤儿,1960年后因条件限制,敬老院、孤儿院被撤销,改为分散供养。
  建区后,河口区对“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办法。1985年,新户乡、太平乡、义和镇、四扣乡、六合乡各建一所敬老院,对部分“五保”老人实行集体供养。区民政局对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规定供养标准,其费用由乡镇统筹。1995年,全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5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最高2000元,最低720元,分散供养“五保”老人108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700元。1996^-1998年,区民政局共投资24.6万元,分别对全区各乡镇敬老院进行改建扩建。1996年全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8人,入院率42.3%,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5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700元。1997年全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3人,入院率为46.37%。1998年,全区5处敬老院集中供养92人,入院率为56.29%。院办经济收入达11.86万元。1999年,全区5处敬老院实行等级管理,区投资5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修缮、美化绿化室内外环境,共新建房屋10间,整修86问。2000年义和镇、新户乡敬老院分别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六合乡敬老院被评为省二级敬老院,太平乡敬老院被评为省三级敬老院。至2000年底,全区集中供养113人,分散供养52人,入院率68%,集中供养标准一般不低于当地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