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685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页码: 40--410
摘要: 建区初,统战工作由宣传部分工负责。1986年4月23日成立中共河口区委统战部,为正科级单位,定编2人。1990年9月24日,设立河口区委对台工作办公室,隶属统战部,副科级行政单位。1991年10月22日,成立河口区工商业联合会,为正科级行政单位,办公室设在统战部,1993年10月机构改革后,撤销对台工作办公室,将对台工作归属统战部,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室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统战部,民族宗教工作由统战部负责,统战部定编6人,实有工作人员4人。1997年,工商业联合会独立,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统战部定编6人,实有工作人员6人。
关键词: 机构 工作方法 管理体制

内容

机构设置
  建区初,统战工作由宣传部分工负责。1986年4月23日成立中共河口区委统战部,为正科级单位,定编2人。1990年9月24日,设立河口区委对台工作办公室,隶属统战部,副科级行政单位。1991年10月22日,成立河口区工商业联合会,为正科级行政单位,办公室设在统战部,1993年10月机构改革后,撤销对台工作办公室,将对台工作归属统战部,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室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统战部,民族宗教工作由统战部负责,统战部定编6人,实有工作人员4人。1997年,工商业联合会独立,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统战部定编6人,实有工作人员6人。
  非党知识分子工作
  建区后,建立健全了非党知识分子档案,每年召开两次党外知名人士座谈会。
  1990年7月,建立区委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每个常委联系1—2名党外知名人士,重大问题坚持与党外人士协商,重要文件和重大事件及时向他们通报。聘请7名知名度高、联系面广,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非党知识分子担任联络员,每年召开两次联络员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每年都在党外知名人士和非党知识分子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各级领导职务。至2000年,全区有非党知识分子3141名,占全区知识分子的83%,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知识分子844名。
  民族宗教工作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宗教活动管理,规范活动场所,确保各种活动正常健康进行。1999-2000年,河口区连续二年被评为东营市宗教工作“先进单位”。孤岛基督教活动场所1999~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宗教活动“文明活动场所”。孤岛和仙河两处宗教活动场所,坚持爱国爱教、服务社会活动,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他们向灾区捐献物资1万余元,连续三年救助太平乡三合联小19名贫困生,累计捐资3800元。
  1987年5月,制定《关于对回、维吾尔等穆斯林民族的传统节日放假的通知》,统战部与六大班子领导一起参加穆斯林开斋节庆祝活动。1988年3月,区委、区政府批转统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报告》。6月28日,区委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座谈会,有关单位领导及回、满、壮、水等少数民族代表共40余人参加会议。对少数民族干部一视同仁,放手使用,在全区少数民族人员中,被选为区人民代表的2人,区政协委员3人,担任副科级职务的1人,晋升为中级技术职称的1人。
  对台工作
  1987年河口区成立对台工作领导小组,1990年成立河口区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和对台宣传报道组。对台办成立以来,每年春节、仲秋节组织两次“三胞”眷属座谈会,区六大班子领导和油田、军马场负责人与三胞眷属座谈交流。向河口籍的台胞寄发信件和贺卡,祝贺慰问,每年向台属发信百余封、贺卡50余份。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对台属“一个优惠、两个保证、四个优先”的扶贫政策。帮助台属解决平价柴油35吨,化肥52吨,为台属解决扶贫款和周转金11万元。1992年起,逐步建立义和、四扣、新户、太平4个乡镇台属联谊小组和河口区台属联谊会群团组织。1995~2000年共接待台胞100余人次,为台胞提供用车40余台次,组织台胞参观考察游览30余人次,赠送介绍东营市、河口区的宣传画册45套,为一名定居油田单位的台胞办理定居手续,为5名投资办厂的台商办理了长期居住手续,为4名台胞找到在大陆的亲属。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