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6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环境状况
分类号: X32
页数: 2
页码: 348-349
摘要: 境内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和汽车尾气等。境内工业企业较少,工业废气排放量较小,居民生活能源以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电为主,另外境内地势平坦,海陆交换风较大且频繁,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与净化,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良好。多年来采暖期空气质量在三级以上,其他时期保持在二级以上。近年,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燃料和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所加重。1990年后,先后在河口、孤岛、仙河建立烟尘控制区。1997年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一直保持在10016。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

内容

大气
  境内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和汽车尾气等。境内工业企业较少,工业废气排放量较小,居民生活能源以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电为主,另外境内地势平坦,海陆交换风较大且频繁,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与净化,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良好。多年来采暖期空气质量在三级以上,其他时期保持在二级以上。近年,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燃料和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所加重。1990年后,先后在河口、孤岛、仙河建立烟尘控制区。1997年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一直保持在10016。
  水
  境内主要纳污河流有神仙沟、草桥沟等。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造纸、酿造、化学工业及油田污水等,对地面水、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1999年丰水期草桥沟、神仙沟的COD含量分别为216毫克/升和306毫克/升,枯水期分别为312毫克/升和423毫克/升,平均值分别为264毫克/升和364毫克/升;石油类平均值分别为184.5毫克/升和341.5毫克/升。河水环境质量分别达到Ⅳ类和V类标准。其他河流也分别达到或接近农田灌溉水质的要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较好。各大中型水库丰水期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枯水期水质达标率在95%以上。
  噪声
  境内噪声主要源于交通、建筑施工和生活噪声。据测,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白天为63.6分贝(等效A声级),夜间为46分贝。1995~2000年河口区主要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平均值统计表单位:分贝1995~2000年河口区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固体废弃物
  境内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大,大部分能综合利用。据统计,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14,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填埋等办法及时处理,1999年后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处理率70%。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