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村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6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村庄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页码: 347
摘要: 境内村庄多数形成历史较短、规模较小且布局分散。建区前,各村庄大多自成体系,无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简单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功能不健全。建区后,各村先后开始编制总体规划。1991年,乡镇成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群众建房由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统一选址,定点放线。1995年,对全区村庄规划进行统一调整,有计划地开展偏远自然村和村委会的搬迁合并。新户乡率先开始并村规划试点,其他农业乡镇按新户乡的模式编制行政辖区内的并村规划,各村都进行了新一轮规划调整,调整规划用地1983公顷,住宅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8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8万平方米,自来水受益村庄60%以上,道路总长度896公里,55%以上路面硬化,部分乡镇实现村村通公路。1996年,有85%的村庄进行规划调整,全区村庄总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1998年,全区村庄总建筑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至2000年,50%的村都委托专业部门编制规划,加强了村容村貌的综合治理工作,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得到清理。每个村庄都集中建筑一条样板街,其中仙河镇渔村,义和镇七顷村,六合乡三义和村,四扣乡六吕村、八吕村,太平乡刘鄒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全区实现村村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90%以上的村通自来水。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内容

境内村庄多数形成历史较短、规模较小且布局分散。建区前,各村庄大多自成体系,无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简单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功能不健全。建区后,各村先后开始编制总体规划。1991年,乡镇成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群众建房由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统一选址,定点放线。1995年,对全区村庄规划进行统一调整,有计划地开展偏远自然村和村委会的搬迁合并。新户乡率先开始并村规划试点,其他农业乡镇按新户乡的模式编制行政辖区内的并村规划,各村都进行了新一轮规划调整,调整规划用地1983公顷,住宅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8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8万平方米,自来水受益村庄60%以上,道路总长度896公里,55%以上路面硬化,部分乡镇实现村村通公路。1996年,有85%的村庄进行规划调整,全区村庄总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1998年,全区村庄总建筑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至2000年,50%的村都委托专业部门编制规划,加强了村容村貌的综合治理工作,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得到清理。每个村庄都集中建筑一条样板街,其中仙河镇渔村,义和镇七顷村,六合乡三义和村,四扣乡六吕村、八吕村,太平乡刘鄒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全区实现村村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90%以上的村通自来水。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