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公共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6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主要公共建筑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页码: 339-340
摘要: 第二节主要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公共事业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设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内容

办公建筑
  区政府办公楼位于中心路中段北侧。1984年开工,1985年7月竣工,砖砼结构,主体4层,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投资86万元。1999年进行改造装饰,外墙贴褐色釉面砖,玻璃幕墙,局部改造为5层。
  区委办公楼位于中心路中段北侧,区政府办公楼西邻。1992年建设,1993年竣工,主体6层,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造价600万元。
  电信局办公楼位于中心路东段北侧。1991年8月开工,1993年3月建成,面积3800平方米,主体5层,砖混结构。
  区委礼堂位于区委办公楼北侧。1993年4月开工建设,1994年7月建成,总面积600平方米,砖混结构,天花板饰顶,外墙贴白色釉面条砖,内设座位400个,是区直党政机关举办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的主要场所。
  河口社区办公楼位于中心路中段南侧。建于1994年,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主楼五层,两侧附楼2层。原为河口采油厂招待所,河口社区成立后改为办公大楼,内设中央空调等设备。
  城市信用社办公楼位于商业街北端西侧。1997年8月开工,1999年6月建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6层,框架结构。
  河口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楼位于河滨路中段南侧。1998年3月开工建设,1999年7月竣工,砖混结构,局部5层,主体4层,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总造价450万元。外墙贴白色条砖,局部玻璃幕墙,大厅台阶为花岗石剁斧,汉白玉扶手,电动玻璃推拉门,门厅铺设将军红磨光花岗岩,全瓷硬化屋面。
  区检察院办公楼位于河滨路中段南侧。1998年5月开工建设,1999年9月建成,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共5层,框架结构。大理石地面,内设中央空调。外墙用褐色釉面砖饰面,玻璃幕墙。
  区科技档案馆楼位于海宁路与中心路交叉处东南侧。1998年春开工,2000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砖混结构,主体4层,造价380万元,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举办科普展览、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普活动等科技活动和全区的档案存储与管理等。
  区法院办公楼位于河滨路中段、检察院西邻。1999年3月开工,1999年12月底竣工。建筑面积3626平方米,楼高5层,砖混结构。
  河口采油厂综合办公楼位于河口区中心路中段北侧。2000年4月开工建设,当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工程造价1100万元,主体6层,局部7层。楼内铺设红褐色水磨石地面.不锈钢楼梯扶手,房间铺白色地面砖,外墙用白色釉面砖饰面,设中央空调,整个建筑左右对称,建筑风格豪华庄重。楼前建有12000平方米广场,铺设红白相间釉面广场砖,礼花灯、槐花灯、法式仿古灯40盏,设置“世纪之光”大型不锈钢雕塑,广场配套绿化,种植花草、白腊杆以及柏树等10多种植物,绿化率3596。
  公共事业建筑
  区医院综合门诊楼门诊楼位于海宁路北段东侧,1987年选址规划,1990年竣工投入使用,主体4层,建筑面积1746平方米。1990年建设病房楼,砖砼结构,主体4层,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
  河口区电视塔 1991年建成,塔身跨度17米,高度116米,地基深度5.5米,抗风力12级,安装电视天线4副,造价26.5万元。
  金河会场位于中心路中段南侧,商业街北首。1993年6月开工建设,1995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框架结构,设置座位1643个,装有木地板舞台,各种舞台灯光、电灯拉幕机等设备,是油田和地方举行大型会议、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区一中综合教学楼 2000年3月开工建设,2000年12月中旬建成,建筑面积5245平方米,主体5层,框架结构,外墙贴白色釉面条砖。
  商业建筑
  百货大楼位于中心路东段北侧。1988年12月开工,1991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主体4层,造价205万元,是全区最早的框架结构建筑。2000年改造为宾馆和饭店。
  黄河口商贸大厦位于商业街市场东侧。1992年3月开工,1993年1月建成,后经二期建设,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砖混结构,总投资300万元,主体4层。
  供销商厦位于商业街中段西南侧。1993年3月开工,1995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主体4层,框架结构。
  住宅建设
  20世纪70年代初,胜利油田河口指挥部建有几十间简易房和帐篷,随后建设一大批办公和住宅平房,到1981年,陆续配套建起了总面积7.1万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1982年后,逐渐由过去的单一砖木结构平房转为生活设施配套的住宅楼,1982年在东、西两个住宅区共建住宅楼1,9万平方米,计348户。1987年底,河口采油指挥部住宅楼面积达到7.8万平方米,计1583户,较大幅度地改善了职工住宅条件。1995年底,油田各单位建设住宅面积8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9.3平方米。至2000年,城区已建河宁、河东、河瑞、河颐、河通、河兴、河康、河盛、河龙、呈祥、河明、河欣、河锦、河辉、河旭、河丰、河苑、河英、河凯、河运、河阳21个居民小区,共建楼房636栋,人住居民15431户,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80年代楼房以45、50、60型为主。90年代后期以70、80、90型为主。
  建区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分别投资建设住宅楼。建区初以平房为主,少量楼房,1990年后以楼房建设为主。至1995年,区政府所属单位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住宅11万平方米。至2000年底,区政府各部门共建楼房118栋,人住居民2522户,建筑面积22.48万平方米,总投资1.35亿元。除部分住宅楼混插于油田居民小区内,区政府建成河宁小区。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