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棉花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590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棉花经营
分类号: F715
页数: 2
页码: 297-298
摘要: 建国初,群众种植的棉花产品,可以卖给国家,亦可在市场自由购销。基层供销社开办预购业务,按亩发放预定金,为国家收购棉花。1954年起,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委托供销部门统一经营。农民所产棉花,除按政策规定每人留o.5一l公斤皮棉,其余一律卖给国家,不得私营。1959~1961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收购量下降。1976年后种棉面积逐步增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棉花产量逐年回升,收购量亦有大幅度增长。1980年,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种棉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供销社按国家规定,对棉花收购实行预购政策,并严格按订购合同组织收购,1984年,全区收购棉花(皮棉,下同)2600吨,创棉花收购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几年棉花收购量起伏变化较大。1998年收购330吨,1999年收购400吨,2000年收购1400吨。
关键词: 商业企业 经营措施 商品经营

内容

棉花收购
  建国初,群众种植的棉花产品,可以卖给国家,亦可在市场自由购销。基层供销社开办预购业务,按亩发放预定金,为国家收购棉花。1954年起,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委托供销部门统一经营。农民所产棉花,除按政策规定每人留o.5一l公斤皮棉,其余一律卖给国家,不得私营。1959~1961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收购量下降。1976年后种棉面积逐步增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棉花产量逐年回升,收购量亦有大幅度增长。1980年,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种棉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供销社按国家规定,对棉花收购实行预购政策,并严格按订购合同组织收购,1984年,全区收购棉花(皮棉,下同)2600吨,创棉花收购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几年棉花收购量起伏变化较大。1998年收购330吨,1999年收购400吨,2000年收购1400吨。
  棉油加工
  1984年12月,河口区油棉厂建成投产,当年加工皮棉1685吨。1985年全面投产,全年收购加工籽棉3485吨,生产卫生油522.75吨。1985-2000年累计收购籽棉49310吨,加工皮棉18420吨,生产卫生油7430吨,其中2000年收购籽棉3665吨,加工皮棉1348吨,年产值905万元。
  棉花销售
  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统销后,棉花的购、销、调、存全部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执行统一价格,按合理流向安排调拨供应。1983年起,国家对棉布、棉絮敞开供应,拓宽了棉花市场,销售量增大。1985年河口区成立棉麻公司,执行国家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调拨销售棉花。1988年执行调棉奖惩粮政策,调拨棉花实行吨棉吨粮奖励办法。1992年取消调棉奖惩政策。1985~2000年累计收购皮棉7500吨,调售皮棉7500吨,其中调二级站7000吨,调省内纱厂500吨。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