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5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况
分类号: S274
页数: 1
页码: 258
摘要: 河口区境域属退海之地,地下水绝大部分为中强矿化度水,除几条黄河故道分布有少量淡水外,其余地下无淡水。因此,河口区无打井灌溉的历史。
关键词: 农田水利 水利工程 设计

内容

河口区境域属退海之地,地下水绝大部分为中强矿化度水,除几条黄河故道分布有少量淡水外,其余地下无淡水。因此,河口区无打井灌溉的历史。
  河口境内成规模的农田灌溉始于1969年冬,从王庄总干引黄灌溉。据有关资料记载,1969~1975年期间,用王庄灌区的两条主线王庄总干、义丰分干送水,1979年沾化县自五一渡槽顺沾利河东岸修建义和水库输水渠,形成一条引水主线。建区后,这条主线基本不能利用。1985年,河王干渠开通,年灌溉面积2.5万亩。河口区灌溉技术有两种,即机灌与电灌。1990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其中机灌3.75万亩,电灌o.75万亩。1991年王庄二干工程全面配套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条件逐步改善。1995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11.1万亩,其中机灌9万亩,电灌2.1万亩。2000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14.78万亩,其中机灌12万亩,电灌2.78万亩。
  农田灌溉结构分控制灌溉面积、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三大类。全区水系控制灌溉面积为30万亩(指灌区总体设计指标),灌溉面积26万亩,一般情况下,水源较为充足,每年可得到1.5次灌溉,有效灌溉面积14.78万亩。2000年,全区旱涝保收田发展到6.5万亩,主要发展高科技农业示范项目,如林果、蔬菜等。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