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森林管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49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森林管护
分类号: S76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20世纪60年代,只采用药物防治林木病虫害。常用药物有“六六六”、“DDT”、敌百虫、黑矾、赛力散、“1905”、“1605”、乐果、敌敌畏、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1970年后,多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1605”、氯化乐果、杀虫脒、三氯杀螨醇、退菌特、氯酸氨等。1980年后推广使用敌杀死、呋喃丹等新农药。进入90年代后,注重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方法是根据害虫物候期、趋光性等进行诱杀和保护害虫的天敌,同时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
关键词: 森林 保护 林木

内容

病虫害防治
  境内森林病虫害主要有苹果树腐烂病(++十)(“+”表示危害程度,“+”表示危害较轻,“++”表示危害中等,“+++”表示危害较重。下同)、轮纹病(+++)、炭疽病(+)、根朽病(十+)、梨黑星病(+++)、大青叶蝉(++十)、刺槐蚜(+++)、东方盔蚧(+++)、刺槐种子小蜂(+++)、日本龟蜡蚧(+十)、芳香木蠢蛾(+++)、大袋蛾(++十)、槐尺蠖(+)、蓝目天蛾(++)、苹毛金龟(+++)、铜绿金龟(+十+)、桃小食心虫(++)、蚱蝉(+++)、金纹细蛾(十++)、榆兰叶甲(十+十)、光肩星天牛(++十)、美国白蛾(+)、绣线菊蚜(+十+)、山楂叶螨(+++)等。
  20世纪60年代,只采用药物防治林木病虫害。常用药物有“六六六”、“DDT”、敌百虫、黑矾、赛力散、“1905”、“1605”、乐果、敌敌畏、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1970年后,多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1605”、氯化乐果、杀虫脒、三氯杀螨醇、退菌特、氯酸氨等。1980年后推广使用敌杀死、呋喃丹等新农药。进入90年代后,注重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方法是根据害虫物候期、趋光性等进行诱杀和保护害虫的天敌,同时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1992年,建立新户、义和、六合3个病虫测报站,并在果农中培养病虫害防治技术员,全区形成三级测报网。1992~1995年,共发病虫情报70余期,有效地控制了果树腐烂病和金纹细蛾在全区的蔓延,林木未受大害。1996年8月14日,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在仙河镇),经及时查防,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4月,在柽柳林场发现柽柳蛀干害虫,但危害较小。是年秋季,在柽柳林场首次发现柽柳食叶害虫——柽柳全羽蛾,立即进行防治,投资4万元,投工150余个,迅速控制了虫情。
  林木检疫
  1985年开始林木检疫工作,设专职检疫员1人,经省林业厅培训上岗,开展检疫工作。1990年区成立林木保护站,负责境内森林植物检疫工作。1992年成立森林植物检疫站,设专职检疫人员3人、兼职?人,加强了林木检疫工作。
  境内林木检疫分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是对当地生产的苗木、果品、花卉等林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本地的检疫对象传播出去。调运检疫是指对调运出入境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检疫对象出入境,检疫对象是苹果棉蚜和美国白蛾等。1987年进行第一次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工作,在新户乡和义和镇首次发现国内检疫对象苹果绵蚜。林木检疫人员每年都深入到林场、果园、苗圃等进行实地检疫,及时控制疫情扩散。同时加强调运检疫,至1995年底,共查处违章调运168起,其中带有国内检疫对象的68起,分别给予消毒或消毁等处理。检疫各类苗木636万株,果品4750吨,木材310立方米。1999年,共检疫苗木20万株,果品150吨,木材100立方米,发放检疫证50份。2000年,加大对病虫防治和检疫工作力度,检疫苗木150多万株,木材150立方米、果品3100吨。
  林政管理
  建区前,境内林政由原归属县区的林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河口区成立后,林政管理和森林执法工作由林业部门的林政股负责组织实施。1996~2000年,共查处涉林案件87起,其中乱砍滥伐林木案件17起、非法调运木材6起、非法占用林地10起。对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