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审计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4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审计监督
分类号: F239.2
页数: 2
页码: 191-192
摘要: 1985年初开始试审。1986~2000年,区审计局先后开展金融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决算和开工前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企业审计、离任审计、承包兑现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等各类审计。至2000年底,共审计项目568个,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金额17672万元,上交财政1768万元,累计为被审计单位增收节支1010万元。
关键词: 河口 审计机关 审计制度

内容

1985年初开始试审。1986~2000年,区审计局先后开展金融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决算和开工前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企业审计、离任审计、承包兑现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等各类审计。至2000年底,共审计项目568个,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金额17672万元,上交财政1768万元,累计为被审计单位增收节支1010万元。
  企业审计
  建区初,主要以企业审计为重点,着重查处乱挤乱摊成本、截留利润、弄虚作假等问题。《审计法》颁布实施以后,重点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至2000年,共审计单位87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857万元,上缴财政296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05万元。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1988年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重点对预算外收入、事业费、罚没收入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审计重点最初以财务收支符合规定为主,后逐步转向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对“三乱”问题、“小金库”等问题进行审计监督。至2000年,共审计单位169个,查处违规违纪金额2045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45万元。
  财政金融审计
  1986年开始,按照《审计条例》的规定,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财政决算进行定期审计,并根据授权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1995年《审计法》正式实施后,按照法律规定,开展了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至2000年,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单位46个,审出违规行为金额2841万元,上缴财政790万元;审计金融部门5个,审出违规行为金额2244万元,上交财政54万元。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