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其他油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40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其他油田
分类号: P618.13
页数: 4
页码: 152-153
摘要: 第六节其它油田包括:埕东油田、义和庄油田、义东油田、义北油田、大王庄油田、孤南油田、河滩油田等
关键词: 河口 油气勘探 开发

内容

埕东油田
  1970年发现,隶属河口采油厂,位于河口区东北部,其构造位置在埕子口凸起东高点,东部和南部与沾化凹陷相连,油藏埋藏深度1086~1358米,新第三系馆陶组含油,为疏松砂岩油田。
  1970年6月10日,3211钻井队在埕子口凸起东高点部署的埕1井开钻,6月22日完钻,完钻井深1533.63米,探明油水同层4层18.4米,同年又相继完钻埕2、埕3、埕6三口探井,均获工业油流。至1972年,已发现馆陶组轻油高产区,控制含油面积8.8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771万吨,并被正式命名为埕东油田。1974年4月正式投产,当年开井51口,日产油平均1487吨,当年产油24.5万吨。1987年,埕东油田有油井184口,水井103口,开油井170口,日产油2539吨,年产油95.1万吨。1995年,产油59.75万吨。2000年,有油井415口,开井334口,日产原油2047吨,有注水井169口,开井137口,日注水45210立方米。累计产油2150.14万吨,天然气50165万立方米。
  义和庄油田
  1977年发现,隶属河口采油厂,位于河口区四扣乡境内,构造位置在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991潜山带上,含油层系有下古生界的奥陶系和上古生界的石炭二迭系,油藏埋深1830~2280米,含油高度115-192米。该油田为裂缝潜山油田。1977年9月发现并投入开发。1977年9月~1978年4月,为义和庄油田天然能量高速开发阶段,日产油2737吨。之后,因生产压差大,有些油井见水,如义古41井初期日产油1100吨,见水后20天内含水由o上升到100%,个别井停喷,产量开始下跌。从1978年4月开始采用井边外底部注水,1—5天后油井见效。但油田产量仍处于下降阶段,1979年12月底,日产量2737吨,1982年下降到487吨,1983~1987年下降到380~134吨。1995年产油24501吨。2000年,有油井24口,开井14口,日产原油53吨,注水井7口,开井5口。累计产油379.2万吨,天然气23455万立方米。
  义东油田
  1977年发现,隶属河口采油厂,位于河口区义和镇北部,其构造位置在义和庄凸起东南斜坡义东断裂带中端,由沾4区和大81-4块组成,主要有馆陶组、东营组、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5套含油层系。
  1977年发现义东断裂带沾四区含油断块,1978年投产,1980年又在义东断裂带大81井区发现155米厚油层,使该井区每平方公里地质储量达到500万吨,1982年投入开发。义东断裂带的沾四区和大81-4块组成了义东油田。义东油田1979年原油产量4.6万吨,1982年大81井区投产后,年产量增加到9万吨,最高年量是1984年,年产量达到24.1万吨,1995年,年产油5.18万吨。2000年,有油井92口,开井58口,日产原油220吨;注水井19口,开井13口,日注水1159立方米。累计产油260.5万吨,天然气9818万立方米。
  义北油田
  1976年发现,隶属河口采油厂,位于河口区义和镇北部,其构造位置在义和庄凸起东北部,有沙二段、沙四段、孔店组和中生界4套含油层系,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小断块油田,油藏埋深1858~2697米。河口指挥部在义和庄会战及以后的钻探中,发现义和庄复式油气聚集区。1976年完钻的大43井在中生界电测解释中发现2.8米厚的油层,经扩大射开井段试油,日产51吨。为此,义和庄会战指挥部部署了一批中生界探井,其中,大43-3井在钻达沙四段灰质砂岩石时泥浆槽面油气显示极为活跃,经试油获高产。指挥部立即在义和庄北部部署一批井钻探沙四段,同时,在沙二段也发现油层,因此,将这一区域命名为义北油田。该油田于1978年正式投产,当年产油2万吨,产量最高在1981年,年产油12.1万吨。1995年产油4918吨。2000年,有油井18口,开井5口,日产油32吨;注水井14口,开井10口,日注水194立方米。累计产油130.4011万吨,天然气1927万立方米。
  大王庄油田
  1972年发现,隶属河口采油厂,位于河口区新户乡境内,其构造位置在车镇凹陷内部,大王庄鼻状构造带上,由9个断块组成,有沙一、二、三、四段,石碳段和奥陶系6套含油层系。1971年11月13日,大l井开钻。1972年1月21日完钻,完钻井深2851米,在沙一段发现油层8层19.4米,油干间互层l层12米,沙二段油干间互层l层2.2米,对沙一段油层试油获工业油流。1972年大王庄地区完钻4口井,除大4井外,其它3口井分别在沙一、二、三段见到油层,证实大王庄地区是一个含油区。自1972年钻探大2井以来,在大王庄鼻状构造断裂带上相继打出大5、大8、大24、新大9、大古11、大古15、大古18等一批新井,发现以沙一段和奥陶系为主力油层的出油点。1984~1985年,又对该地区进行整体勘探,基本控制含油范围,部分井试采落实了产能。其中1984年5月14日完井的大37井经电测解释,东营组气层l层4.4米,沙一、沙二段油层7层15.4米,油水同层4层12.4米,射开沙二段油层2层8.2米试油,用6毫米油嘴求产日产油33.1吨,天然气1512立方米。为此,又部署新控井6口(大45一大50),控制大37斜背构造带油气富集区。1985年,大32块的大101井在沙二段获得4层12.2米的油层。1985年6月,胜利油田决定对大24块进行滚动勘探开发。
  至此,大王庄鼻状构造裂带已构成一个可供开发的含油气区。位于大王庄构造断裂带上的大24块、大37块、大32块3个油气富集区被命名为大王庄油田。大王庄油田1985年开始开发,当年产油3.6万吨,最高年产量是1987年,年产量9.1万吨。1995年产油4.04万吨。2000年,有油井76口,开井45口,日产原油140吨,注水井21口,开井13口,日注水673立方米。累计产油95.6万吨,天然气98万立方米。
  孤南油田
  1975年发现,隶属孤岛采油厂,位于孤岛油田的东南部,其构造位置是孤南断层控制下的小断块油田,北界为孤南大断层,有沙河街组、东营组和中生界3套含油层系。1975年下半年,在孤南2井钻探时发现沙河街组油层,用10毫米油嘴求产获日产203吨的高产油流,从而发现孤南油田。1976年8月开始试采,1983年10月投入开发。由孤南313断块和孤南152断块组成。1983年开井2口,产油12593吨。1995年开井50口,产油13.4162万吨。2000年,有油井69口,开井41口,年产油8.5万吨,有注水井14口,开井8口,日注水586立方米。累计产油223万吨。
  河滩油田
  1986年发现,隶属孤岛采油厂,位于河口区东北部,地理位置在孤南凹陷中央隆起带的中端、黄河北岸。河滩油田于1982年开始勘探,1983年部署孤南18、19两口井,1985年9月部署孤南24井,但因黄河水泛滥均没有开钻,1986年8月29日孤南24井开钻,完钻电测,发现沙二、沙三段有油层8层28.2米,对沙二段2085.4-2148.4米5层20.5米试测,用10毫米油嘴求产试油,日产油243.5吨,从而发现河滩油田。河滩油田在构造上由孤南24和孤南27两断块组成,1987年6月陆续投入开发,当年开油井l口,年产原油3088吨。1988年产量最高,全年产油71.90万吨。此后,原油产量一直处于自然递减状态。1991年对河滩油田沙二段进行细分调整,开井42口,年产油48.324万吨。1995年,开井49口,年产原油21.4535万吨。2000年,有油井53口,开井44口,日产原油232吨,有注水井38口,开井22口,日注水3024立方米。累计产油448万吨。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