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面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40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全面发展
分类号: P618.13
页数: 3
页码: 143-145
摘要: 1984-2000年是境内油田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滨海油区已开发建设油田11个。河口油区实施渤南会战,实现河口油区与滨海油区的连片。滨海油区和河口油区油气田地面建设、油气集输工程建设、注水、注汽、注聚工程建设、水电讯工程建设、交通工程建设、防护工程建设和矿区建设全面发展。
关键词: 河口 石油 开发

内容

1984-2000年是境内油田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滨海油区已开发建设油田11个。河口油区实施渤南会战,实现河口油区与滨海油区的连片。滨海油区和河口油区油气田地面建设、油气集输工程建设、注水、注汽、注聚工程建设、水电讯工程建设、交通工程建设、防护工程建设和矿区建设全面发展。
  滨海油区
  1984年发现国内滩涂地区最大的油田——孤东油田。孤东油田位于黄河人海口北侧、孤岛油田以东约11公里处。1984年2月28日,在孤北新探区打出一口高产油井——桩古10井,日产原油3600吨,天然气36万立方米,这是胜利油田会战以来的最高产井,也是全国闻名的高产井。
  1984年3月,拟定孤东3、4两口预探井井位,6月27日,孤东3井开钻,7月21日完井,在四套含油层系中发现油气层114.8米,标志着孤东油田的发现。1984年8月2日,胜利油田决定用15口井组成双十字钻井剖面进行勘探,其中包括预探井4口、分层评价井3口。为彻底改变探区的勘探条件,抵御海潮和黄河洪水的侵袭,保证上述部署的顺利实施,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在孤东地区围堰造陆,修建海堤。孤东整体解剖实施后,在完钻的11口探井中全部见到油层,一般厚度30米以上,其中孤东32井油层最厚达129米。另外,孤东3井以东3公里的孤东7井,在馆陶组发现油层厚度32米,油水底界1342.6米,与孤东3井的油水底界大体一致,表明馆陶组上段可能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除馆陶组上段、下段两套油层外,在东营组、沙河街组一、四段也见到油层。通过整体解剖,基本探明孤东油田是以上第三系披覆构造为主体的复式油气藏。但是,在进行连井地层对比中,发现岩性对油气藏的影响十分严重。如孤东4井和孤东3井相距仅600米,而孤东4井比孤东3井的油层减少了一半。与孤东3井同井场的孤东31、32、33等井中所钻遇的12个油气层分布在不同的砂层中,厚度变化也相当悬殊,这给开发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孤东油田以后的生产中出现了丛式井。至1985年初,孤东地区勘探完成地震测线1418.5千米,探井完钻17口,进尺43360米,全部见到油层,并在9口井15个层中进行试油,基本上查清馆陶组上下段、东营组、沙河街组含油层系的构造形态、含油面积和油藏类型。
  随着桩西、孤东油田的发现,为进一步扩大勘探开发领域,1986年1月30日,中共胜利油田委员会决定组建孤东采油指挥部,进行孤东油田开发大会战。3月21日会战开始,钻井工程公司调集55个钻井队和12个后勤公司共7000多人参加会战。会战之初,孤东一片积水,率先进入的钻井队被汹涌的海潮围困。一次特大凌汛把通往孤东的唯一道路冲断。钻井工程公司组织架桥队,同凌洪搏斗5天5夜,用废井架底座和废钻杆架起一座长56米、宽5.5米的特殊桥梁,确保了会战物资的及时供应。参战钻井队伍在队与队、班与班、人与人之间展开劳动竞赛,32163钻井队在参战142天中,打井21口,进尺32297米,创出连续3个月进尺突破7000米,43天上万米,建井周期4天12小时等11项会战新记录。至9月21日,会战180天,共开钻井803口,交井794口,总进尺1209882米,修筑海堤10.7公里,初步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孤东大油田,当年产油323万吨。
  1987年1月17日,孤岛指挥部与孤东指挥部合并,成立滨海采油指挥部,办公地点在仙河镇,原孤岛指挥部和孤东指挥部改为孤岛矿和孤东矿。1989年8月1日,胜利油田滨海采油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采油厂。同年12月29日,滨海采油厂撤销,一分为三,新成立孤岛、孤东、桩西3个采油厂。孤岛采油厂以孤岛油田、垦利油田、垦西油田、孤南油田为基础地域;孤东油田以孤东油田、红柳油田为基础地域;桩西采油厂以桩西油田、长堤油田、五号桩油田为基础地域。
  胜利油田在对滨海地区陆地进行勘探开发的同时,又对极浅海海域进行石油勘探。1978年11月,胜利1号平台钻探了埕中l井,是胜利油田在极浅海域的第一口井,从此开始了在极浅海找油的探索。1983~1988年,在埕东及埕中极浅海海域钻井24口,其中见油气井14口,试油井11口,有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1988~1990年,在埕岛海域钻探井13口,其中见油气层井12口,试油井10口,获工业油流9口,从而发现以馆陶组为主,包括明化镇组、沙河街组及中生界、古生界等多套含油层系的国内极浅海第一个大油田——埕岛油田,初步探明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近亿吨,开辟了在渤海极浅海中寻找油气田的新领域。1994年5月,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石油开发公司成立,担负着渤海湾浅海地区埕岛油田的开发和管理任务。
  河口油区
  河口油区与滨海油区同步进人全面发展时期。1985年在评探中发现大王庄油田,探明含油面积3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251万吨。1987年3月,河口采油指挥部集中力量进行渤南会战,钻井、井下、测井、油建、运输等队伍到达河口,动用钻机30余台,重点开发深部低渗透油藏。会战一年,共打井244口,投产新井171口,增加初产能力6076吨,预测含油面积4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392万吨。渤南会战是河口指挥部自1978年义和庄会战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会战,是胜利油田滨海会战的主战场之一。这次会战,发现并投产了渤南油田的九区、三区沙二段,探明含油面积8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1350万吨;发现和控制了二区、四区两个含油区,控制面积15.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698吨;在渤南外围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初步实现了向东与孤岛油田连片,向北与埕东油田接壤的设想,结束了河口采油指挥部原油产量8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