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开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4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开发建设
分类号: P618.13
页数: 2
页码: 142-143
摘要: 1971~1983年是境内各油田的开发建设阶段。境内滨海和河口两个油区分别进行开发会战。滨海油区早于河口油区。
关键词: 河口 石油 开发

内容

1971~1983年是境内各油田的开发建设阶段。境内滨海和河口两个油区分别进行开发会战。滨海油区早于河口油区。
  滨海油区
  1970年7月11日,孤岛油田会战领导小组成立,全面负责孤岛地区的油田会战工作。1971年2月,钻井指挥部集中14台钻机及相应后勤队伍2300多人参加会战。5月4日,孤岛油田开发会战正式开始。1971年5月24日~1973年4月,分别对孤岛油田的中区、西区和南区实施钻井会战。1971年9月1日一l1月1日,孤岛油田地面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孤岛油田正式投入生产,投产油井353口,生产原油13.72万吨,天然气2118万立方米。1972年,孤岛油田建设第二期地面工程开工,1974年10月全面完工,建成年生产能力279万吨的生产规模,孤岛油田成为全国十大油田之一。
  1975年8月,胜利油田地质调查指挥部组织五号桩海滩地质调查和地震勘探会战,到1978年10月,共完成地震测线1917千米。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发现圈闭构造,为极浅海钻探提供了依据。1978年11月,钻井工作由陆地扩大到浅海。胜利l号钻井平台钻探的埕中1井,是胜利油田在极浅海的第一口探井。设计井深1800米,完钻井深1218.64米,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全部合格,建井周期仅用11天4小时。该井未见油气显示,但积累了在极浅海钻探成功的经验。
  为进一步探明这一地区的油气地质情况,从1980年开始整体解剖桩西五号桩地区,桩82井、桩古l井、桩古2井在古潜山均获工业油流,其中桩古2井日产原油204吨。长堤地区桩3井、桩11井也在沙河街组获工业油流。至1980年底,桩西五号桩地区共钻探井40口,有30口井见油层,发现8套含油层系。这些油气层的发现,证实该地区是一个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含油带,其地质特点是以下古生界为主要含油层系的古潜山油藏,预示着整个海滩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含油气前景,从此海滩地区勘探进入新阶段。
  1982年冬,胜利油田采用数字地震技术在孤东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在以往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又完成地震测线18条,共178.2千米。至1983年夏,基本查清孤东构造的形态和主要断裂情况。
  1983年,为适应海上勘探的需要,胜利油田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埕北地区作了四层构造图,在桩东凹陷作了十层构造图,提供极浅海井位16口,实际钻探14口,其中当年开钻的6口井有4口发现工业油流。至1983年底,滨海地区已开发建成孤岛油田、垦利油田、垦西油田3个油田,累计投产钻井1434口,累计打探井224口,累计投产油井1331口、投产气井40口,累计产油4120.71万吨、产气230303万立方米。至1988年,在垦东、青东、埕东及埕中的极浅海海域,共钻探井24口,其中见油气层井14口,获工业油气流井4口。
  河口油区
  1971年10月,燃料化学工业部和胜利油田发出“向河口进军,向渤海湾要油”的指示,从胜利油田和“五七”油田调集23台钻机、10个作业队,开展河口石油大会战,在河口进行区域重点突破。1972年3月,从湖北先后调来钻井二团、井下作业四团、九团等队伍,会战队伍达到8000余人。同年7月15日,河口会战领导机关成立,河口会战正式开始。开钻48口井,钻探总进尺11万米。总钻探井39口,其中36口井见到油气,有30口见到较好油层。在试油井中,出油井9口,其中获工业油流井7口,均为自喷井。探井成功率达92.3%,从而控制了渤南油田和埕东油田的总体轮廓。至1972年底,已开发渤南、埕东两个年产原油100万吨的油田,探明义和庄、渤北、大王庄、陈家庄、罗家等5个含油气地区,打出义11、义47、沾11等3口日产干吨的高产井。1973年7月1日,河口指挥部第一个油田——渤南油田正式建成投产,初步探明渤南油田含油面积44.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92万吨,投产井17口,日产油1504吨,当年产油23.4万吨。1974年5月,河口指挥部的第二个油田——埕东油田东区投入开发,探明含油面积11.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08万吨,投产井61口,年生产能力35万吨,当年生产原油24.5万吨。1976年7月,埕东油田西区投产,探明地质储量772万吨,年生产能力15万吨。
  1977年,义和庄地区打出义古11井,当年9月9日试油求产,喜获日产1270.9吨的高产油流。为进一步扩大战果,胜利油田和河口指挥部组织了河口会战以来的第十次大会战——义和庄会战。会战集中15台钻机,第一批部署18口井,大部分获得高产,控制含油面积9.7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764万吨,当年产油30.96万吨。1977年9月,义和庄油田投产,探明地质储量1977万吨,年生产能力65万吨。1977年12月,义东油田投产。1978年4月,义北油田投产,探明地质储量189万吨,年产能力3万吨。1983年3月,套尔河油田投产,探明地质储量877万吨,年生产能力5万吨。
  至1983年底,河口地区已开发油田6个,探明含油面积100.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2917万吨,动用储量11567万吨,投产油井328口,投产水井100口,累计产油1579.2万吨。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