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沙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沙资源
分类号: P942
页数: 5
页码: 131-135
摘要: 黄河水量丰沛时段分布不平衡,年际变化量大,年分配不均。据利津刘家夹河水文站1950~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均来水量338.1亿立方米。黄河水质优良,据测定:PH值在8-8.3之间,属弱碱性水,总硬度3-6毫克当量/升,属弱硬水;矿化度一般o.3一o.4克/升,适宜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及工业生产用水。黄河水量年际幅度较大,最大为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06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秒(1958年7月),最小为干河。河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7~10月)多年平均来水量206.7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61%;非汛期(1~6、11~12月)多年平均来水量131.4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39%。
关键词: 黄河 河口 自然地理

内容

河水
  黄河水量丰沛时段分布不平衡,年际变化量大,年分配不均。据利津刘家夹河水文站1950~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均来水量338.1亿立方米。
  黄河水质优良,据测定:PH值在8-8.3之间,属弱碱性水,总硬度3-6毫克当量/升,属弱硬水;矿化度一般o.3一o.4克/升,适宜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及工业生产用水。黄河水量年际幅度较大,最大为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06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秒(1958年7月),最小为干河。河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7~10月)多年平均来水量206.7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61%;非汛期(1~6、11~12月)多年平均来水量131.4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39%。在春灌大量用水期来水少而引水多,供需矛盾突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越来越严重,断流天数增加,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1984~2000年15年间,利津站非汛期来水1011.8亿立方米,年均67.45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年均的5114,尤其河口区的农业用水大部从利津的王庄闸引用,需流经利津境,故引水更为困难。春季黄河断流或流量过小,都给河口区及油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困难和损失。据统计,自1972~2000年的29年中,利津站即有22个年份断流,累计1031天,年均46.9天,少则l天,多者226天。流量小于10立方米/秒的共26个年份,累计402天。河口区成立后的16年中,有12个年份断流,计902天,年均75.2天。进入90年代,利津站1991~2000年累计断流863天,其中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河口地区断流时间更长,春灌期的3—6月份,河口地区基本上为小流量和干涸断流阶段。 说明:1971~1988年数据录自《东营黄河志》。1989~1994年数据由利津水文站提供。1995~2000年资料由东营市黄河防汛办公室提供。
  泥沙
  黄河泥沙丰枯不均,据利津刘家夹河水文站多年统计,年均来沙量为9.31亿吨,最大年输沙量为21亿吨(1958年),最少输沙量为0.15亿吨(1997年)。含沙量多年平均25.04公斤/立方米,年均最大含沙量48公斤/立方米(1959年),年均最少含沙量4.9公斤/立方米(2000年)。黄河泥沙多集中于汛期,汛期来沙量多年平均7.9亿吨,占全年来沙量的84.5%,最大1958年为19.3亿吨,最小1997年为0.06亿吨;非汛期来沙量多年平均1.3亿吨,占全年来沙量的15.5%,最大是1964年4.34亿吨,最小是1999年,为0.07亿吨。汛期含沙量年平均34.67公斤/立方米,最大是1959年67.9公斤/立方米,最小是2000年6.3公斤/立方米。非汛期年均含沙量8.62公斤/立方米,最大是1971年20.1公斤/立方米,最小的是1988年1.95公斤/立方米。在实测含沙量系列值中,单次测得最高含沙量值是1973年9月7日,为222公斤/立方米。
  黄河泥沙自中游输至河口区范围多为悬移质中的冲泻质。据1959~1985年测验资料统计,中值粒径多年平均值为0.0251毫米。在来沙过程中,悬移质泥沙进入河口地区颗粒组成有明显细化,但在年度之内,悬移质组成汛期较细,非汛期较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对河口地区泥沙的组成有直接影响,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及改建前后比较,来沙粗化明显。据1950~1977资料统计,三门峡建库前(1955~1959年)粒径小于0.025毫米的占总沙量的64.2%,水库建成运用后(1960~1966年)占总沙量的55%,水库改建期(1967~1973年)占总沙量的44.9%,水库恢复正常运用后(1974~1977年)占总沙量的45.8%。
  据利津水文站测定,每吨泥沙中一般含氮0.8~1.5公斤,含磷1.5公斤,含钾20公斤。引黄河水灌溉,每亩落淤10厘米,约含氮36.6公斤,含磷69.9公斤,含钾1425公斤,是肥沃的土资源。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