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河口区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1320020210005387 |
颗粒名称: | 第一节 防大汛 |
分类号: | TV877 |
页数: | 6 |
页码: | 124-129 |
摘要: | 河水量年内分布不均,洪水多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其问中游地区暴雨多、强度大、历时短,形成的洪水多是峰高量小,表现陡涨陡落。年际变化较大,洪峰流量历年最大值与最小值相比,干流河口镇(内蒙)以上为3-4倍,以下为6~10倍。下游洪峰递减,花园口以下,除山东汶河外,无大支流汇入。洪峰流量向下游逐渐递减。1958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高村站17900立方米/秒,到利津站为10400立方米/秒。中游来水含沙量大,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高含沙洪水。1977年8月三门峡及小浪底的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曾分别达到911公斤和941公斤。泺口、利津站1973年和1977年是含沙量较高的年份。 |
关键词: | 河口 黄河 防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