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口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河口变迁
分类号: P942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至当代,黄河在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三角洲扇面上决口、改道50余次,大的改道有10次,其中第1、4、5、7、8、9计有6条流路经过或涉及河口区境域。
关键词: 河口 黄河 自然地理

内容

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至当代,黄河在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三角洲扇面上决口、改道50余次,大的改道有10次,其中第1、4、5、7、8、9计有6条流路经过或涉及河口区境域。
  各流路引水情况为:
  第1流路清咸丰五年六月(1855年7月),黄河在河南兰阳县铜瓦厢决口,溃水穿运河夺大清河河道,经平阴、济南、齐东、惠民、蒲台(今博兴一带)至利津县,沿宁海、十六户、薄家庄、韩家垣,在老爷庙东北二河盖入渤海,历时34年,实际行水19年(其余时间系上游决口改道而干河,下同)。
  第4流路清光绪三十年六月(1904年7月),黄河在利津县薄家庄决口,经青边岭、虎滩嘴,沾化县的流口、薄家屋子、义和、太平人徒骇河下游绛河故道,在老鸦嘴人海。1917年河门淤塞,河道自太平镇改向东北经大洋铺(今义和镇大英村)、中和堂,在车子沟人海。同年,另由虎滩东南分出一汊河,经大牟里、小牟里、四扣,在刘家坨子、韩家屋子以北面条沟(今挑河)人海。1925年又在虎滩分汊向西北越沾化入无棣境由套尔河人海。此次人海路线散乱,历时22年,实际行水17年零9个月。
  第5流路 1926年7月,黄河在利津县八里庄(吕家洼)以北决口,河向东北经丰国镇(今利津汀河)平江河、九龙江、广河由刁口河人海,历时3年。
  第7流路 1934年9月,黄河在合龙处(今利津县集贤乡)决口,河水向东漫流,主流由渔洼以北集贤乡人海。后因河门中部淤塞,自然分成两股,一股向东北,称神仙沟,另一股向东,称甜水沟。不久,甜水沟在毛丝坨以东又分出一支汉,流向东南,称宋春荣沟。于是,以渔洼为顶点河分三股呈扇形向东、东北、东南人海。1938年7月,黄河改道由徐淮注入黄海,山东河竭8年零8个月。1947年2月,花园口堵复,黄河重归山东河道,河口仍沿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分注渤海。总计历时19年,实际行水9年零2个月。
  第8流路由于甜水沟淤积延伸,比降小,河道弯曲,神仙沟行程较短,比降大,过水比例逐渐增加,两沟弯顶在垦利县小口子附近相向发育(至1953年两弯顶相距仅95米),有自然沟通之势。1953年7月,垦利县组织群众在两弯顶之间开挖引河119米,7月8日黄河由神仙沟独流人海。此工程称“小口子裁弯改道”。1960年夏,河门泄水不畅,四号桩以上河水漫过滩唇,溢人老神仙沟形成岔河,并于1961年成为主河道,直至1964年,新老神仙沟行水历时10年零5个月。
  第9流路 1964年凌汛.罗家屋子以下河道卡冰壅水漫滩,危及河口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勘查研究,中共山东省委授权由惠民地委决定,于1964年1月1日在罗家屋子爆破民坝分泄凌洪。分洪后,河水由草桥沟、洼拉沟漫流经刁口河人海。至6月新河道过水近9014,当年夏秋,雨水、河水爆发,罗家屋子以下,六合以东,至刁口,东西数十里宽,漫流无际,主河道不定。秋末,河口逐渐归股,自利城屋子以下分为两股人海,东股为大河,西股为二河,在渔民村东南二河又分出一汊称三河,行于大河二河之间。1966年,大河分出一股为四河,不久,四河又向北分出一汉,称为五河。这次改道到1976年,共12年零5个月。
  1976年5月在罗家屋子进行人工截流,黄河由刁口河流路改由清水沟人海,成现状。
  以上诸流路,在河口区范围行河历时100年零9个月,实际行水72年零11个月。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