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雹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5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雹灾
分类号: X43
页数: 1
页码: 91
摘要: 河口区冰雹出现分布不均匀,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多于北部,东部沿海区域较少见。冰雹路经一般来自西北方向,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河口区境内主要有一条雹带线,自新户乡经太平乡西部过义和镇西部向南至东南进入利津县境。据记载,1948~2000年,雹灾发生频率为42%,有的年份多次发生。雹灾一般发生在4一lo月,其中4-6月最多,约占总数的一半。危害严重的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或绝产,棉花及春播作物严重受损,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关键词: 河口 自然灾害 环境影响

内容

河口区冰雹出现分布不均匀,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多于北部,东部沿海区域较少见。冰雹路经一般来自西北方向,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河口区境内主要有一条雹带线,自新户乡经太平乡西部过义和镇西部向南至东南进入利津县境。据记载,1948~2000年,雹灾发生频率为42%,有的年份多次发生。雹灾一般发生在4一lo月,其中4-6月最多,约占总数的一半。危害严重的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或绝产,棉花及春播作物严重受损,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1988年,购买5门57式单37型高炮,分别在新户、太平、义和、六合设4个高炮点,进行人工防雹。开始由于经验不足,效果不显著。1993~2000年,采取先进的雷达观测方法,统一指挥,定点、定位、定时打炮,收到明显效果,未形成明显灾害。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