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植被
分类号: Q948
页数: 1
页码: 81
摘要: 河口区在植物地理分布上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在省级区划中属鲁北植被区的滨海平原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本区植被以草本为主体,木本植物很少。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
关键词: 河口 植被 分类

内容

河口区在植物地理分布上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在省级区划中属鲁北植被区的滨海平原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本区植被以草本为主体,木本植物很少。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
  农田植被
  境内主要栽培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地瓜、绿豆、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在低洼盐碱农田内种植有蓖麻、向日葵、苜蓿等;蔬菜主要分布于六合、义和等地。木本栽培植被主要有苹果、桃、梨、枣、葡萄、杏、花椒、石榴等。
  自然植被
  自然植被与本区成土年限和土壤含盐量关系极大,按土壤含盐量的多少,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自然木本植物除柽柳外,其余均很少。柽柳在含盐量较高地带(土壤含盐量o.5%以上)仍生长良好,只是由于连年砍伐,植株低矮丛生,多在沿海地带成片分布。草本植物以多年生根茎禾草为主,其中以各种盐生植物占显著地位。主要有芦苇、白茅、马绊草等,约占70%以上,且多为群丛。植物群落分布及特征:
  黄须菜群丛是滨海盐生植被的典型植物,也是重要的盐生指示植物,分布于滨海盐土区,境内沿海大量分布。伴生有柽柳、二色补血草、灰绿碱蓬、滨藜等。其分布区域一般在沿海地带高程1.1--1.9米,土壤含盐量一般o.9%左右。本群落黄须菜覆盖度6094,黄须菜属耐盐植物,在水分充足,土壤含盐量1-1.5%的地区仍生长良好,但在干燥和土壤含盐量大于1.5%的地区生长受抑制,覆盖度降低。
  柽柳一黄须群丛分布于地面高程1.7—1.9米,常受海潮侵袭的滨海滩地中,在含盐量1.5%左右的土壤中,群丛覆盖度可在60%左右。
  马绊草群丛是盐生草甸的代表植物,分布于黄须菜群丛近陆侧,中度盐化的盐土和重度盐化潮土区,重壤低洼处生长茂盛,覆盖度可达9024。在轻壤较高处生长稀疏,覆盖度低,呈斑状分布。马绊草适宜在土壤含盐量1%左右的土壤中生长,伴生种有二色补血草、芦草、羊角菜等。
  芦苇群丛芦苇是一种多年生根茎禾草,性喜水分,为沼泽草甸代表植物,可与各种草类混生,形成多种组合群落,主要有芦苇一马绊群丛,芦苇一白茅群丛,芦苇一马绊一茵陈蒿类群丛。按不同水分条件可分沼泽草甸和旱生草甸两类。在积水条件下,芦苇生长茂盛,伴生香蒲,全区天然苇地面积约24.7万亩,主要分布于新户、四扣、孤岛、仙河一带,在旱生条件下,芦苇生长低矮、稀疏、覆盖度小。主要分布于轻度盐化潮土地带,是较好的草场资源。
  一年生禾本科群丛主要分布于黄河新淤地。土壤含盐低,地下水矿化度小,土壤湿润,杂草生长茂盛,如野麦稗、狗尾草、稗草、曲曲菜、草木樨、野大豆等,植株高可达0.5—1米,覆盖度可达75~90%,为优质草场。
  白茅一芦苇群丛白茅是典型的草甸植被重要指示植物与建群优势种,在白茅群落分布地带,盐生植被种群相继退化消失,不耐盐的大量草甸植物相伴而生。如曲曲菜、草木樨、罗布麻、野大豆等均在丛间伴生,覆盖度可达90%以上。白茅的出现证明土壤含盐量在o.5%以下,群众常以此为垦荒的指示植物。主要分布于河口新淤地的靠陆一侧。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