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滩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滩涂
分类号: P343
页数: 1
页码: 75
摘要: 境内滩涂分布于北部与东部沿海,地势平缓,滩涂总面积39796公顷,其中海涂37862公顷,其他海涂1934公顷,这些滩涂地面海拔在3米以下,为特高潮淹没区。近年大部分地段都修筑了沿海防潮堤,将滩涂分为堤内、堤外两部分,堤内滩涂除特大海潮外,一般不再被淹没。
关键词: 河口 地理 水文学

内容

境内滩涂分布于北部与东部沿海,地势平缓,滩涂总面积39796公顷,其中海涂37862公顷,其他海涂1934公顷,这些滩涂地面海拔在3米以下,为特高潮淹没区。近年大部分地段都修筑了沿海防潮堤,将滩涂分为堤内、堤外两部分,堤内滩涂除特大海潮外,一般不再被淹没。
  境内滩涂依海拔高度不同,一般分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高潮滩沉积物较细,生长耐盐植物,如黄须菜、柽柳等。中潮滩沉积颗粒变粗,且有较多的蚌壳、粘土沉积,是贝类生长的主要地区。低潮滩海水淹没时间长,常处于饱和状态或有薄层水,当滩面露出水面后,常渗出细小水流,这里是渔民布网捕鱼的重要地段。
  境内岸线因潮水冲刷侵蚀,形成许多潮水沟。早期形成的潮水沟多为经潮水侵蚀的黄河故道,近期形成的潮水沟则是由涨落潮水冲刷而成的侵蚀沟。潮沟两侧生长有黄须菜、柽柳等耐盐植物。在较长时间不走河岸段,海浪长期冲刷,岸段不断蚀退,逐渐形成高数十厘米不等的冲刷陡坎。冲刷陡坎能部分减弱海浪对岸线的蚀退,泥坎上部成为平沙滩。
  在潮间带和高潮线附近,存有多处岛状贝壳堤,系由贝壳碎屑和细沙组成,堤长数十至数百米不等。境内黄吉元地带即存有大量贝壳。近年对贝壳进行开发利用,加工成贝壳粉,可用作饲料、建筑材料等。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