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降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2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降水
分类号: P462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河口区雨季的起止与冬、夏季风交汇形成的锋面进退一致。1990~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598.1毫米。由于每年夏季风势的强弱差异很大,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1037.5毫米(1990年),最小降水量330.3毫米(2000年)。境内降水的季节分布,具有季风气候特点,降水四季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一般秋季多于春季。春季(3、4、5月)平均降水量为71.7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096;夏季(6、7、8月)平均降水421.2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70.4%;秋季(9、10、11月)平均降水量88.4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14.8%;冬季(12、1、2月)平均降水量为19.6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2%。
关键词: 河口 气候 形成

内容

河口区雨季的起止与冬、夏季风交汇形成的锋面进退一致。1990~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598.1毫米。由于每年夏季风势的强弱差异很大,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1037.5毫米(1990年),最小降水量330.3毫米(2000年)。境内降水的季节分布,具有季风气候特点,降水四季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一般秋季多于春季。春季(3、4、5月)平均降水量为71.7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096;夏季(6、7、8月)平均降水421.2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70.4%;秋季(9、10、11月)平均降水量88.4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14.8%;冬季(12、1、2月)平均降水量为19.6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2%。
  由于降水量不均匀,致使境内时常出现春旱,春季降水量仅能满足小麦需水量的1/3,春播作物需水量的1/2;夏季降水量时间集中,多在7、8月份,常有内涝出现;秋季降水多在早秋,有早秋成涝,晚秋则多旱现象;冬季降水稀少。因秋、冬、春三季降水量偏少,常常形成大旱。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