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
分类号: X21
页数: 1
页码: 62
摘要: 境域地表浅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是黄河冲积物。由于历史上黄河在境内不断改道、积淤,河水的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多种地貌类型。据有关资料调查,境域主要地貌类型有缓岗和河滩高地、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海滩地。
关键词: 河口 地貌 环境

内容

境域地表浅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是黄河冲积物。由于历史上黄河在境内不断改道、积淤,河水的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多种地貌类型。据有关资料调查,境域主要地貌类型有缓岗和河滩高地、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海滩地。
  缓岗和河滩高地
  主要因黄河改道,由泥沙积淤而成。主要分布在韩家垣子至四段下毛丝坨,小口子至神仙沟,利津李家呈子至老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利津铁门关至肖神庙、牡蛎嘴,罗家屋子至钓口与洼拉沟之间,八里庄至钓口河东,盐窝至老鸦嘴和韩家屋子以北7条黄河故道上。每条河道河唇至大堤之间地段和故河道滩唇高地互相连接形成缓岗地和河滩高地。土壤多为沙土、沙壤土,地下水深一般在2米以下,矿化度l—2克/升之间,地下拥有一定的淡水资源。面积约26000公顷,占总面积的11%。
  浅平洼地
  多在缓岗区之间,黄河故道两侧,由黄泛区静水沉降形成。分布凌乱,呈封闭状,易内涝,不易灌溉,洼地内部相对高度小于1米,表层土质粘重,不易返碱。主要分布于济军基地、孤岛镇、仙河镇等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极少。面积约57000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4%。
  微斜平地
  多在黄河故道之中,由黄河水漫流沉积形成,分布全境,坡降在1/3000~1/5000之间,土质为轻壤,矿化度相对较低,地下水埋深2-3米,易盐渍化。面积约110500公顷,约占总面积的47%。
  海滩地
  分布于境域沿海滩涂范围,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纵深8-12公里。土质为海侵盐积母质,矿化度60克/升以上,海拔高程1~1.5米,比降1/16000,面积约43000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由于东部和北部沿海修筑海堤,将滩涂分为内外两部分,东部沿海只残留小部分滩涂面积。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