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3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构造
分类号: X21
页数: 1
页码: 61
摘要: 构造层划分境内地质分5个构造层,即底构造层、下构造层、中构造层、上构造层、顶构造层。底构造层只有太古界泰山群,是本区最下部的构造层。下构造层包括2个亚构造层,第一亚构造层含古生界;第二亚构造层含中生界侏罗系的下、中侏罗统。中构造层包括侏罗系的上侏罗统和白垩系。上构造层(亦称下第三系构造层)可分为二个亚构造层,第一亚构造层(即始新统、渐新统亚构造层)包括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的沙四段、沙三段;第二亚构造层(即渐新统构造层)包括沙河街组的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顶层构造(亦称上第三系构造层)包括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关键词: 河口 地貌 环境

内容

构造层划分
  境内地质分5个构造层,即底构造层、下构造层、中构造层、上构造层、顶构造层。底构造层只有太古界泰山群,是本区最下部的构造层。下构造层包括2个亚构造层,第一亚构造层含古生界;第二亚构造层含中生界侏罗系的下、中侏罗统。中构造层包括侏罗系的上侏罗统和白垩系。上构造层(亦称下第三系构造层)可分为二个亚构造层,第一亚构造层(即始新统、渐新统亚构造层)包括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的沙四段、沙三段;第二亚构造层(即渐新统构造层)包括沙河街组的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顶层构造(亦称上第三系构造层)包括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构造单元
  河口区位于济阳坳陷东北部,有2个凹陷和3个凸起共5个构造单元。2个凹陷分别为东部的沾化凹陷和西部的车镇凹陷。3个凸起分别位于沾化、车镇凹陷以北的埕子口凸起,位于沾化、车镇凹陷之间的义和庄凸起和位于沾化凹陷东部的孤岛凸起。5个构造单元中,孤岛凸起的全部和沾化凹陷的大部在境内,其它3个构造单元只有东部分布于境内。
  断裂
  境域断裂频繁,断层众多,其平面展布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3组。断层数量以三、四级断层占绝大多数,而大断层只有6条,其中一级断层l条,二级断层5条。一级断层有埕南大断层,为埕子口凸起与沾化、车镇凹陷的分界断层,最大断距可达6000米以上,它控制沾化、车镇凹陷的形成和发展,也控制凹陷内第三系沉积的发育。由于埕南大断层的持续活动,形成本区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充填了巨厚的第三系沉积。二级断层有沾化凹陷的义东断层、孤西断层、孤北断层、孤南断层和车镇凹陷东部的大王北断层,延伸一般达20~30公里,沙河街组断距一般达1000米以上。它们控制构造带的形成和发育,对第三系沉积也有明显控制作用,控制着第三系沉积中心的分布。北东走向的义东断层是义和庄凸起与车镇凹陷、沾化凹陷的分界断层。北西走向的孤西断层把本区内的沾化凹陷切割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孤北洼陷,西部为渤南洼陷。
  构造带
  境域有断裂阶状构造带、断裂伴生构造带、鼻状构造带、上第三系披覆构造带、古潜山构造带和向斜构造带等多种类型的构造带。断裂阶状构造带包括沾化凹陷的埕南构造带和义东构造带;断裂伴生构造带包括车镇凹陷东部的大王北构造带、英雄滩构造带,沾化凹陷的渤海农场构造带、垦西构造带;鼻状构造带包括车镇凹陷东部的大王庄构造带,沾化凹陷的罗家构造带、桩西一五号桩一孤东构造带;上第三系披覆构造带包括义和庄构造带、呈东构造带、孤岛构造带;古潜山构造带包括义和庄构造带、桩西构造带;向斜构造带包括四扣构造带、孤西构造带。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河口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2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于1984年2月设立,版图面积2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公里,总人口22万人。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拥有丰富的海洋、土地、油气、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胜利油田的主油区,有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和卤水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工业的潜力巨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