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财政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5052
颗粒名称:
财政改革
分类号:
F8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本段描述的2004年,东营区创新机制,实现财政改革的新突破。
关键词:
财政改革
财政工作
财政管理
内容
2004年,东营区创新机制,实现财政改革的新突破。一是认真做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影响地方财力变化的重要因素。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区实际,对辖区内35所油田中小学校进行认真调查,涉及学校经费、资产的测算,人员档案的核实等工作已完成,为油田中小学的顺利移交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二是深化部门综合预算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细化预算编制,整合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标准,统筹安排,按照“压一般,保重点”的原则,在保证政策性增资和法定支出的基础上,保障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以部门综合预算为基础、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社会各界监督为保障的财政管理体系更加规范。三是建立园区财政管理体制。为全面调动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在对胜利工业园和东营商贸园近两年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与效益通过税收体现,开发运营收益通过财政收入体现,投入与管理成本通过财政支出体现”的管理要求,合理界定其收支基数,建立科学的适应园区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园区的财政运行,对促进园区增收节支、发展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国有资产运营迈出新步伐。对计生局、法院等七个区直部门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将价值2.52亿元的资产划转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运营。加强投融资建设,投资3500万元参与山东胜利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东营市城市信用社和东营市西郊铁路货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参股企业达到10家,年收益达1300万元。低息融资3.02亿元支持新区建设,高回报的投资和低成本的融资,实现投融资良性运作。加大股份制企业改造和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力度。东营渤海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退出及改制工作顺利完成,收缴国有股权收益和国有股本金106万元,盘活了资产,放活了企业;对区二院进行重组改制,收缴产权转让收入340万元,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有益探索。通过有效的资产运作,使国有资产总量进一步膨胀,由2003年的20.4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0亿元,增长47%。东营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做法被《中国产经新闻报》誉为“东营模式”。五是改革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2月,中纪委《党风廉政教育参考资料》(2004年第二期)刊发东营区财政改革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人手、开展源头防治腐败的先进经验。9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动态》第213期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施综合财政改革成效显著》为题对东营区的改革情况进行介绍,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对东营区的改革做法加以肯定。2003年以来,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先后三次来东营区调研财政改革工作,并根据调研情况撰写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的成效与实践》的研究报告,以《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2004年第29期(总第178期)呈报党和国家领导人。11月,市委书记石军、市长刘国信作出“东营区的财政改革方向正确,把握稳妥,效果明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批示,给予充分的肯定。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5》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5.9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区情概况、经济管理、石油、农业、经济管理等栏目,记载2004年东营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