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478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G252.8
页数:
4
页码:
73-76
摘要:
本篇包括2004年,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 GDP) 5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23万亩,比上年减少36.6%等。
关键词:
生产总值
粮食播种
东营区
内容
2004年,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 GDP) 5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增长63.6%;第三产业增加值20.24亿元,增长25.8%。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3.7:44.9:41.4调整为今年的10.2:54.6:35.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23万亩,比上年减少36.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08万亩,比上年减少38%;秋粮播种面积7.15万亩,比上年减少35.6%。全年粮食总产量46133吨,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比上年减少34.9%。其中,夏粮产量20164吨,比上年减少33.3%,秋粮产量25969吨,比上年减少36.2%。棉花播种面积16.27万亩,比上年增长44.9%。棉花总产量13921吨,比上年增长87.3%,单产85.5公斤/亩(皮棉),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瓜类播种面积8.26万亩,比上年增长4.6%。蔬菜、瓜类总产量32.9万吨,比上年增长3.8010。油料总产量558吨,比上年增长4.7%。水果总产量2043吨,比上年减少48.8%。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当年造林面积3.67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86万亩,经济林面积0.54万亩,育苗面积9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7%。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区畜牧业向着规模化经营和提高畜产品品质方向发展。大牲畜年末存栏4.3万头,比上年增长7%。猪存栏7.03万头,比上年增长9.6%。羊存栏21.18万只,比上年增长8.5%。家禽存养180.5万只,比上年增长11.9010。肉类总产量3.2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禽蛋产量13989吨,比上年增长9.6%。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85万吨,比上年增长8.30/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76万吨,比上年增长5.7%,淡水产品产量1.96万吨,比上年增长6.6%。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年农村用电量2255.2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12065吨,农膜施用量1062吨。年末耕地面积28.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79万亩。全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现了村村“四通”(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4.25万千瓦,增长6.3%。
全区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9%,实现增加值1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3.60/0。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79%,比上年下降2.06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54亿元,比上年增长80.99%;实现利润3.78亿元,增长136.40/0,实现利税5.5亿元,增长122.4%。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83322元/人,同比增加115134元/人。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原油加工量32.84万吨,增长8.5%;液化石油气0.96万吨,增长36.4%;汽油7.76万吨,增长0.64%;柴油11.94万吨,增长5.97010;烧碱3.96万吨,增长31.31%;盐酸1.11万吨,增长36.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7.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8.65亿元,增长9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43亿元,增长45.8%;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13630万元,下降36.1%。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进展顺利。新区行政办公大楼及六组部门办公楼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一期职工住宅分配到户,二期职工住宅部分完成主体工程,辛镇一期村民住宅全面竣工并达到人住条件。东营胜利工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全部完成配套和招商,住宅区、商务区、综合服务楼规划方案已经批复。东营商贸园,一期综合功能区全部投入运营,二期17万平方米商业用房交付使用,三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商业步行街,完成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新大购物广场等部分设施投入使用,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基础框架初步形成。石油大学科技园,项目区全部达到人驻条件,科技大厦已开工建设,园区总孵化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人园孵化企业达到50家,毕业企业10家,申请专利45项,成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全省首家省级专利园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施工房屋面积25.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010,其中住宅19.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竣工房屋面积19.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5倍。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17.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倍。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1亿元;竣工产值6.7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3万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31.9万平方米。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2.12亿元,增长20.9qo;餐饮业7.07亿元,增长10.7%。年末个体工商业户18962户,从业人员4.3万人,注册资金73370万元,营业收入99982万元。私营企业2874家,投资者人数7204人,雇工人数22882人,注册资金189949万元,营业收入98478万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7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2.8%,其中出口创汇6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
全年共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8%。从分税种看,增值税9086万元,增长19.35%;企业所得税4239万元,增长38.12%;个人所得税1078万元,增长88.46%;行政性收费收入542万元,比上年减少收入220万元。预算内财政支出5.46亿元,增长32.93%。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837万元,增长31.5010;农林水气象支出3876万元,增长21.77%,科技三项费1489万元,增长89.9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扩大。东营区工行、农村信用联社、东营市城市信用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6.98亿元,比年初增长26.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4.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04亿元,比年初增长41.5%。
全区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省级3项,国家级1项;取得科技成果5项;获市科学技术奖励2项;专利申请量1002件,专利授权380件,在全省各县区中排名第二;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30份,技术交易额8300万元。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区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880万元,增长39.5%,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家,新增3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增1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家,新增2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60家,新增35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7.69%,较年初增长2.14个百分点。产学研结合不断拓展。先后举办了3次重点科技合作活动,全区引聘高层次人才35名,企校联建科研机构2家,转化项目22项。年末有各类技术人员7085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1589人。科技创业基地取得突破。全区建成各类科技创业中心1个,其中省级创业中心1个,总面积2610平方米;总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成面积1万平方米;人孵企业53家,其中新人孵企业16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未有各类学校47所,其中普通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33所。教职工人数2131人,专任教师1900人。在校学生数2.64万人,其中初中1.05万人,小学1.4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末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2943人。全年向大中专学校输送新生1650人,其中本科606人、专科897人。
年内组织东营区2004年迎新春文艺晚会、东营区迎春茶话会、东营区两会专场文艺演出、东营市元宵节民间文艺调演、庆祝建党83周年群众歌咏大会、2004年消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韩美术交流展、吕剧故乡吕剧情、庆祝建区20周年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组织东营区书画、摄影创作研讨班,全区文学创作骨干培训班,组织社区人员开展健身秧歌培训,并组建社区文体队伍130余支。举行为争创“小康文明村”村居捐书仪式,共捐献2万多册书籍。区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向社区捐赠近2万余元的图书,发放优惠购书卡l万余份。年内组织2004年“电业彩虹杯”篮球比赛、全区中小学生越野赛、组队参加市七运会,积极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2月参加全市小康文明村体育比赛。年内获得省级全民健身月优秀组织奖,在市七运会中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取得了多个单项成绩第一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受到市政府的表彰。
全区共有个体诊所285家,企事业内部卫生所79家,政府办医疗机构14家,民营医院4家,其他类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4家。医院、卫生院床位374张。卫生技术人员544人,其中医生293人。积极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扎实推进,全区农民初级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6%,晚婚率69.1%,人口出生率9.7%0,人口死亡率2.21%0,人口自然增长率7.49%0。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人口为5972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9356人。人口预期寿命78岁。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市城调队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35元,比上年增长26.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194元,增长17.40/0。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肉、蛋、鱼、油、鲜奶消费均有增加,在外用餐支出增多,全年人均食品支出2405元,增长12.7%。恩格尔系数为29.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3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132台,电冰箱104台,洗衣机92台,组合音响21套,摩托车22辆,空调器104台,录放像机30台,电脑55台,微波炉38台,移动电话175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改善。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60元,比上年增加531元,增长15%。农民生活消费支出2245元,比上年增加97.5元,增长4.5%,其中食品支出862元,增长7.3%,恩格尔系数为38.4%;衣着支出173.5元,降低17.6%;居住支出387.9元,降低64.5%;文教娱乐支出400.7元,增长47.6%;医疗保健支出88.8元,增长6.9%;交通通讯支出250元,增长14.7%。全区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4平方米。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76台,电冰箱22台,电话机91部,洗衣机22台,电风扇157台,照相机9架,摩托车67辆。劳动就业形势稳定。2004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数13518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470万元,增长20.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442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区共安置就业人员289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953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为353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75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765名离退休人员、340名遗属发放养老金和遗属补助费164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7004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7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和准确率保持100%,“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2004年新增企业养老参保人数1925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1652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9000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9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00人,征缴保险费180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共有5.8万人参加投保,积累基金14叨万元,全年收缴保险费70万元。全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7437人,其中:城镇2633人,农村4804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个,年末在院人数367人。
注:1、公报指标统计范围为区属范围。2、公报所列东营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核算数字。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5》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5.9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区情概况、经济管理、石油、农业、经济管理等栏目,记载2004年东营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