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458
颗粒名称: 创建文明城市
分类号: K921
页数: 2
页码: 42-43
摘要: 本段写的是2004年,东营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以提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小康文明村、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为载体,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承担的各项创城指标得到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文明城市 东营区

内容

2004年,东营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以提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小康文明村、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为载体,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承担的各项创城指标得到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健全组织领导。结合中心城区实际,制定创建规划,成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成立城市建设暨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各镇、街道,区直部门、单位,企业、学校均成立创城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配合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二、营造舆论氛围。做好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活动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一是在区电台、电视台、《东营区宣传》开设“领导干部谈创建”“市民谈创建”等栏目,深入宣传创建工作;组织“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集中宣传活动”,对全区15个行业、部门及个人进行集中宣传;区创城办编发简报66期,在市创城办简报刊发信息25篇。二是抓好城市创建和市民道德规范公益广告的增设和整修,张贴“改陋习、讲文明”宣传挂图,通过召开座谈会、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城工作。全年共设置大型永久性宣传牌17块,室外永久性宣传版画600余块,张贴宣传画500余套,发放《文明市民手册》2000余本,印制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折页》10000余份。三是组织“创建文明城市万人签名”、全民读书月、创城理论研讨会、创城知识竞赛、“百佳创评”“爱国卫生奉献日”等活动。三、建立完善四大工作机制。一是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东营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目标体系》《东营区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五个专项领导小组也分别制定创建目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与67个创城指标责任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创建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层层负责,人人参与。二是督促检查机制。区创城办成立督导检查组,按照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工作督查。至年底,下发创城督办单43份。开设“创城热线”和创城专栏。三是投入保障机制。区、镇(街道)财政及时足额拨付创建工作经费,确保创建活动正常开展;积极调动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形成多元投人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激励制约机制。印发《东营区创建文明城市督查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综合考核。四、推进创城活动开展。实行区直机关单位与村居、社区结对共建机制,发挥机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帮助所包村居、社区搞好创建工作。区直61个部门、单位与村居结成共建对子,捐赠书籍5万余册,充实农村“小康书屋”,建有文化宣传栏的村居达到60个,建有健身路径或篮球场的村居达到23个。区直34个部门、单位分别与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各共建单位已协调资金30多万元,帮助社区完善服务设施,配套文体活动器材。同时,各驻区单位将文体活动室、娱乐场所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油地资源共享工作成效显著。图书馆、科技展览中心等6处文体基础设施已实现油地资源共享。
  创城工作开展一年来,效果明显,带来东营区文明程度、公民文明素质、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干部教育与政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发展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务行为更加文明规范。建立“四位一体”抓软环境建设的新型体制。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结合“平安中心城”建设,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和集中行动,治安稳定形势持续好转。市场环境继续优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开展以城市意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法律教育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教育”活动。市民生活环境与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抓好小康文明村、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三大载体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整体推进。至2004年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中涉及的7大方面,37项测评指标、119项测评内容,东营区已达到或超过目标的73项,占61.4%,基本达标的43项,占36.1%。
  (区创城办)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5

《东营区年鉴2005》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5.9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区情概况、经济管理、石油、农业、经济管理等栏目,记载2004年东营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