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姜家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432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3
页码: 381-383
摘要: 《姜家村志》是姜家村有史以来第一部村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和鼓励,得到了村民和在外姜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全体编纂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历经年余的时间, 经过反复推敲、修改,10易其稿,终于面世。
关键词: 编后记

内容

编后记
  《姜家村志》是姜家村有史以来第一部村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和鼓励,得到了村民和在外姜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全体编纂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历经年余的时间, 经过反复推敲、修改,10易其稿,终于面世。
  姜家村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先辈没有给我们后人留下片言的历史记载。面对编修村志的重重困难,在上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全体编辑人员多方搜集资料,特别是村里的老年人,通过回忆,给村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使村志得以顺利成书。
  姜家村志的编纂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阶段。2006年2月24日,姜家社区派姜清文同志参加了东营区史志编纂培训班。之后,姜家社区成立了《姜家村志》编委会,确定了编辑人员。2006年3月27日,姜家社区召开了《姜家村志》编纂人员会议,对村志编纂事宜作了详细部署。
  第二阶段,2006年4月2日至5月20日,为材料搜集阶段。在广泛发动姜家社区居民为村志提报资料的同时,对在外地的姜家人,通过信函、电话的形式或直接去人联系,先后派专人到过济南、广饶、滨州、青岛、淄博等地,搜集了大量的真实材料。
  第三阶段,在将大部分材料搜集到位的情况下,2006年5月22日,村志编纂委员会召开会议,对编辑人员作了具体分工,各部分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限期完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编辑人员认真核实搜集的资料,对搜集资料进行文字加工,力求文字规范、简炼、流畅。完成手写成初稿后,召集有关人员阅读,让大家提意见,然后集中大家的修改意见、建议,再次进行修改、补充、完善。8月上旬,手写初稿基本定稿,经姜家社区领导、群众代表审阅核实后,2006年8月18日录入微机,形成打印初稿。之后,编辑人员又对打印稿逐编进行了多次修改。11月,形成《姜家村志》评议稿。
  第四阶段,2007年2月1日,召开《姜家村志》评审会。东营区史志办、辛店街道有关领导参加了评审会,对《姜家村志》评议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议,提出了修改意见。之后,针对评审会提出的修改意见,编辑人员对《姜家村志》评议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5月上旬,《姜家村志》定稿。
  《姜家村志》包括10编,29章74节26万余字。真实的记述了姜家村的近代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生活面貌。
  《姜家村志》在编纂过程中,姜树房、姜裕堂、姜希昌、姜兰浦、姜松鹏等人提供了相关材料,辛店街道党政办王润身同志提供了大量照片,东营区史志办马献忠‘、郭大勇、李鹏、盖其科等给予了耐心的指导。
  全体编纂人员在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耐得住辛苦,默默耕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姜家村的第一部村志,完成了光荣而艰巨的文化历史工程。但,终因水平有限,加之资料和经验不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7年5月30日

知识出处

姜家村志

《姜家村志》

出版者:姜家村志编纂委员会

《姜家村志》包括10编,29章74节26万余字。真实的记述了姜家村的近代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生活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