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村办工商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姜家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3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村办工商服务业
分类号: F203.9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节描述了村办1955年至1999年间的工商服务业
关键词: 工商服务 村办 姜家村

内容

1955年,姜家村建砖窑一处。1955年至1964年之间,每年出砖量约38万块左右,每块砖0.051元(含运费),年纯收入1.3万元。
  1956年至1958年,初级社到高级社时期,主要副业收入是靠小推车运输,每年冬春季节为供销社运送棉花。
  1959年至1962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实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管理体制。姜家大队注重砖窑等副业生产,通过办砖窑增加集体收入。
  1962年,广饶县社为了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举办土法炼油学习班,姜家村派姜泽生前往学习。姜泽生学习回村后,向大队领导汇报了学习情况,大队立即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建设炼油厂。1962年3月,开工炼油。炼油厂建成后,每年产油量约36吨左右,每吨400元,每年纯收入1万元。1964年春,以小队为单位开始炼油。每小队一支油炉,由于加大了油炉,增加了产油量,每年每小队产油量50多吨,每吨400元,每年纯收入1.3万元左右。到1981年政府禁止炼油,村办炼油厂停业。
  1964年秋至1965年夏,姜家大队组织100余人到胜利油田供应处中心库打零工,由周希敏负责。
  1965年,姜家村各小队建砖窑一处。1965年至1971年,每小队每年出砖量40余万块左右,每块砖0.055元,年纯收入1.6万元。
  1966年,姜家大队从各小队抽出部分劳力到油田基地一带挖大粪,1970年又抽调部分劳力到孤岛东方红基地挖大粪。在本村土地作肥料用不了的情况下,用马车将粪运到寿光、益都换玉米、瓜干,调剂社员生活。
  1970年,姜家大队办油坊一处,每年纯收入8500元,1972年停止。
  1971年,在姜家村暂时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在村东1.5公里处,建磨房6间,用油田的电源按上了小麦磨面机、粗粮加工机。1976年姜家村通电,磨房搬回,村里在原有磨面机、粗粮加工机的基础上,又增加脱米机(大米、小米、高粱米)。
  1972年,姜家各小队有砖窑两处。从1972年至1978年之间,每小队每年出砖量约75万块左右,每块砖0.055元,每年纯收入3万元,1978年停止烧窑。
  1972年,淄东铁路通车后,姜家大队组织了32人的装卸队,由姜清学带队,到东营火车站做装卸工。1972年至1983年,村里组织社员家家户户编织草袋子,每年每户平均1000多条,村集体统一出售。
  1972年,姜家大队建瓦窑一处,每年产瓦量13万页,每页0.13元,纯收入1.2万元。1977年冬停业。
  1973年春,姜家大队根据胜利油田供应处中心库管材组的需要,安排姜泽河带领12人到管材组整理油管、套管;钢管、锣纹管等各种管材。1980年撤回。
  1974年春,姜家大队安排周星常带领20人到胜利油田中心库做货物装卸、货台搬运等工作。
  1976年3月7日,胜利油田中心库的所有装卸、搬运工由辛店公社派专人统一领导安排,姜家划为辛店公社搬运装卸队第四排,由周星福任排长。1987年1月1日改为用毛驴地排车搬运套管,姜家共有毛驴车25辆,1989年12月31日搬运装卸队撤回。
  1977年,姜家大队盖砖瓦到顶平房10间。大队购进电瓶充电机,委派姜松岗负责经营电气焊、电瓶修造、电瓶充电等项目。1983年由周星义、周艳堂、姜泽武承包,1984年年底停业。
  1983年春,姜家大队组织有60余人的建筑队,在胜利油田中心库、油田103居民区、五金公司、蔬菜公司等单位经营建筑。
  1984年,姜家大队在东营火车站附近建起饭店、旅馆、有房30余间,并有大型停车场。
  1984年,在玉山路东建房20余间,大队投资和青岛联营,开办服装加工厂,取名东青服装厂。1988年停业。
  1991年,姜家居委会建设松胶油厂,由周森竹、姜兰民承包经营,1995年停业。
  1999年,姜家居委会在淄博路建五层商品楼,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上三层出售,下两层对外租赁。

知识出处

姜家村志

《姜家村志》

出版者:姜家村志编纂委员会

《姜家村志》包括10编,29章74节26万余字。真实的记述了姜家村的近代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生活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