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房出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19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公房出售
分类号: F293.33
页数: 2
页码: 201-202
摘要: 2001年底,全区对新建、新购公有住房停止实行福利性分配,实行只售不租。职工按房改政策购买公有住房,由房屋产权单位和房改部门审查批准,每个职工家庭只能购买一套。出售公有住房执行房改成本价每平方米825元,年折旧率2%。
关键词: 房地产管理 房产管理 河口

内容

2001年底,全区对新建、新购公有住房停止实行福利性分配,实行只售不租。职工按房改政策购买公有住房,由房屋产权单位和房改部门审查批准,每个职工家庭只能购买一套。出售公有住房执行房改成本价每平方米825元,年折旧率2%。职工购房时,给予房改成本价3%的优惠;应缴购房款10%的一次性付款优惠;按标准(一般职工初级技术职务人员80平方米,科级及中级技术称职人员90平方米,处级及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10平方米)每平方米7元的住房保险优惠。对超标准购买公有住房的,超标部分执行市场价每平方米1200元,年折旧率2%。对于1998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并于1999年底竣工交付使用的职工住房,经房改部门审查批准,售房时仍执行东政发[1997] 45号文件。职工以房改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个人拥有全部产权,经批准可依法进入市场,在按规定交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
  公房调换。职工按房改政策购买的公有住房,因工作调动,职务(职称)晋升等原因,需调换住房的,经房改部门批准,可准予调换房并遵循下列规定:
  (一)职工调换住房,若旧房调旧房,经房改部门批准,可准予返售;若旧房调新房,原购住房由原产权单位收回并退还原缴购房款,新购住房执行届时的房改成本价。
  (二)职工所购部分产权的住房调换全部产权的住房时,原购住房需先完成产权过渡,获得全部产权,购房款按届时房改政策对比核算,实行多退少补。
  (三)职工所购全部产权的住房调换全部产权的住房时,购房款按届时房改政策对比核算,实行多退少补。
  房屋产权过渡。按照东政发[ 1999]32号文件规定,职工按标准价购买部分产权的公有住房(一期房改个人产权比例70%,二期、三期房改个人产权比例80%),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产权单位拥有的30%或20%产权部分按购房当时房改成本价进行计算,补交差价款,并扣回购房当时享受的工龄优惠款,过渡到全部产权。同时,对1998年6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之日起至1998年6月30日(已离退休的截止到离退休之日,离退休时年龄不到国家规定年限的计算到规定年限),按工龄折扣额每平方米5.06元和相应的住房面积标准、工龄、职务级别等因素,给予计算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其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与产权过渡差价款相抵顶,多余部分暂作挂账处理(待将来职工退休或购房时理人住房补贴或抵扣购房款,对退休前不再购房的职工,其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可在退休后支付),不足部分由购房职工补齐;逾期不进行房屋产权过渡的,不准计算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对尚未购房的职工,由所在单位计算其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后暂作挂账处理,待职工购房时再予兑现。
  住房补贴。按照《山东省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2002年调整发放职工住房补贴。住房补贴按职工月基本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的35%计算,随职工工资按月发放。
  有关出售公房数据情况如下:
  1994年5月起按东政发[1994] 35号文件规定7:3产权比例的标准价分配法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当时售房价格为367元/平方米。
  1996年以前累计出售公有住房面积9万平方米,1791户。
  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按东政发[1995] 107号文件规定8:2产权比例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售房价格为528元/平方米。1996年河口区办理房改售房成交面积为0.98万平方米,161户。
  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按东政发[1997] 45号文件规定按8:2比例向职工售出公有住房,售出价格为548元/平方米。同年河口区办理房改售房成交面积为0.96万平方米,168户,成交金额769.4万元。1999年办理房改售房成交面积1.5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00万元。2000年,办理房改售房成交面积3.4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154万元。
  2000年12月按东政发[ 1999]32号文件规定按成本价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河口区办理房改售房成交面积0.7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32万元。各单位现有存量住房基本出售完毕。同年底,河口区按照市政府的有关文件停止福利性分房。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