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城市广场和雕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0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城市广场和雕塑
分类号: TU984.182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本节对黄河广场、河颐广场、胜利雕塑做了介绍。
关键词: 广场 城市规划 河口区

内容

黄河广场
  河口区黄河广场200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景观CAD研究创作部规划设计。位于黄河路中段路北,西邻河口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楼,东邻河口采油厂办公大楼,北至友谊街,东西380米,南北460米,规划面积17.5公顷,改造面积11.25公顷。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
  通过对原有水塘进行改造,建成百荷湖,引水至广场空间,象征黄河西源东流;广场中心是用水构成的核心景观,圆形人丁水面象征大海,“黄河”呈优美的动感曲线涡旋状奔流人“海”,中心绿岛象征“河”与“海”交融生成的新陆地;广场中心区域在平面上呈胚胎意象,意喻河口城市发展如婴儿般茁壮成长;绿岛与水面交错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意象,象征沧海与桑田,古与今的时空交替和变迁;“海”中央设置水上舞台,象征河口人民向大海挑战的信心,水上舞台东西设看台,象征人在海上的活动。
  广场内小品设计富有艺术寓意。广场主人口处采用船帆造型,寓意河口发展一帆风顺;八排四列灯柱组成的灯林,寓意河口傲立八方;两条波浪型景观长廊在中心绿岛处汇合,寓意双龙戏珠;高30米的广场主题雕塑“现代文化与现代科技”选用高新材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组装,诠释河口为现代化的文化新城市,采用透明钢化玻璃做成的四块扬起的风帆,与相邻“海”的平面造型相配合,寓意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乘风破浪,一日千里;广场副雕塑“痕”,由3条红色动感的曲线组成,寓意黄河人海的3次改
  广场以主题雕塑和绿岛为界分为动、静两个功能区,广场南侧为动区,是游人集合、活动的场所;广场核心区为水上舞台,舞台设有音乐喷泉,东侧大看台可容纳1500人观看演出,西侧叠泉上方小看台可容纳500人。主体雕塑以北为静区,是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广场于2002年4月开丁建设,2003年12月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整个黄河广场用地面积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成为人文——城市——生态共生共栖, “天人合一”的绿色景观。
  河颐广场
  由油田河口社区管理中心规划设计,位于黄河路西段路南,油田医院对面,东邻海康路,占地面积1.62公顷,其中绿化面积9181.4平方米,硬化面积8700平方米。广场内一棵仿真大榕树、沙漠植物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种植大量的宿根花卉,如美人蕉、萱草、扶芳藤、大花秋葵等。该广场于2002年9月开丁建设,2003年4月竣丁。
  胜利雕塑
  位于河口区海宁路和黄河路交汇处。2002年10月建成。此雕塑名为“胜利”,高16米,由四组红色不锈钢“V”形成组成,象征“胜利”、 “成功”。此雕塑由山东省环艺雕塑院设计并施丁。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