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公园和水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0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城市公园和水系
分类号: G246;TU992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城市公园和水系分别对银河公园、钻井公园、南湖公园、河口环城水系四个部分做了介绍和统计。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河口区 排水工程 污水处理 河口区

内容

银河公园
  银河公园原名河口公园,坐落在河口采油厂办公大楼以北,占地13.87公顷,1972年油田组织河口会战,修路和垫房基时,在此处取土,取土坑形成公园水面。1985年10月1日正式竣工,对外开放。园内有5万平方米人工湖面、假山、长廊、楼阁亭榭;有高空脚踏车、碰碰车等游乐设施;有猴子、孔雀等观赏动物。
  钻井公园
  坐落在渤海路(原河一路)中段南侧,渤海钻井总公司对面,该公园规划于1995年,1996年动工建设,同年竣工并开放,占地1.1公顷,有假山、长廊、舞厅、活动室、乒乓球室、水面、雕塑、凉亭、喷泉、玉带桥、茶座、休息场所等,还有退役喷气式战斗机一架,公园小路、绿化、草坪各种花草树木等配套完善,是一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绿树成荫的娱乐场所。
  南湖公园
  坐落在河口城区南入口羊栏河桥两侧,2001年进行规划评审,2002年由青岛新大地绿化公司设计。占地19.2公顷,其中绿化面积54000平方米,硬化面积26000平方米,水面面积112000平方米,概算投资1200万元。同年4月开工建设,2004年4月竣工。南湖公园作为河口的南大门,在规划设计上结合环城水系,以黄河文化底蕴为根源,以体现河口区城市风貌、反映地方文化为基本点,以油田文化背景为地方特色,创造一个既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城市空间,又展现河口新兴石油城市的城市形象,突出“生态、人文”理念,由湖面、人工生态岛、驳岸、栈桥、亲水平台、钓鱼码头、五彩构架及岸边绿化组成。在平面布局上采用象征手法,其中西侧生态岛驳岸边线代表河口海岸线,亲水平台象征东营港,栈桥膜结构风帆象征河口区乘风破浪,展翅腾飞。
  河口环城水系
  河口区环城水系工程是河口区人民政府2001年实施的具体体现河口区城市风貌和特点,改善河口城市环境,创造城市绿化条件,提高河口区城市居民居住质量的一项重点丁程。2001年,委托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设计总长度25.31公里,水面面积169.92万平方米,内水面面积42.29万平方米,工程估算投资3.2亿元。2002年,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测量规划。2003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环城水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沿线布置16座公路桥,2座步行桥(其中6座公路桥已建成),土方开挖,衬砌、设置亲水平台阶及亲水平台;内水面引水建筑物及净化设施。水系与内城防洪雨污排水系统相衔接,设有雨污排水泵站、羊栏河水利自动翻转闸门、八吕水库橡胶坝,并配套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修建景观湖5处,水系两侧规划建设30—50米宽的绿化带。基础性工程及配套设施估算投资15535万元,景观湖建设估算投资7500万元,绿化估算投资9110万元,工程估算总投资32145万元。整个水系建成后将形成“六河相连、八湖镶嵌”的壮观景象。六河:南有羊栏河、北有朝阳河、西有康宁河、东有昌盛河、中有同济河、友谊河;八湖:南湖、西湖、东湖、八吕水库、乏义和公园水面、银河公园水面、黄河广场百荷湖、同济公园水面。它的建成将对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城区绿化苗木成活率,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由政府投资260万元,开挖水系15.4公里,衬砌4.2公里,由六合水利公司等14家地方企业负责施工;2004年,由政府投资560万元开挖水系2.6公里,衬砌1.6公里,由六合建安公司负责施工。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