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集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34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概况
分类号: B824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1978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刘集(四个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互相促进,不断取得新佳绩,获得双丰收。在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刘集村 建设

内容

1978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刘集(四个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互相促进,不断取得新佳绩,获得双丰收。
  在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们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文明新事不断涌现,村风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河南省上蔡县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全村村民自觉行动,踊跃捐款、捐物,支援远方受难的同胞。共捐款6000多元,衣、物一大宗。不久,上蔡县政府寄来了感谢信,表达了全县干部、受灾群众的感激之情。
  刘集村刘姓人口最多,在用人方面,多年来一直坚持任人唯贤,打破了宗族观念,从不排斥外姓。解放后,有多名外姓人在村里当干部,有的还担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等职务。如李秀实、田中洲、王树坡、盖云清、王建华、李在田、张振友、高超杰等。
  自1978年以来,村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商业户不断增多,文明经商成为经营户的共同准则,经商户都做到信誉至上、童叟无欺、笑脸迎送、公平竞争。学法、用法蔚然成风。村民们遇到问题,习惯以法律衡量是非,摆事实、讲道理,杜绝了蛮不讲理、打骂闹事的不文明现象。
  刘三村的文化大院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房子16间。是一处学习政治、文化、科技,开展文化娱乐和各种集会的综合性文化大院,是刘集村文化活动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里,培养了一批科技、计划生育等骨干,他们以身示范,既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又是一个个宣传员。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文化大院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广大群众的先进经验、意见、建议,又通过文化大院集中起来,及时向上级反映,起到了承上启下、及时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2003年,刘集村荣获东营市“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史口镇“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
  刘三村荣获东营市“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先进单位”和全市“精神文明明星村”等称号。

知识出处

刘集村志

《刘集村志》

出版者:《刘集村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2004.1

本志共分十篇,内容包括:村庄、居民、经济、村区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教·卫生、村民风俗、荣誉、人物。《刘集村志》是刘集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她的问世,是刘集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刘集村志》是刘集村数百年来不平凡历史的精要概括。刘集村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