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作物管理与技术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集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3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作物管理与技术推广
分类号: S51
页数: 3
页码: 77-79
摘要: 建国前,种子由农民自选自用,没有采取按计划的繁育与引进。建国后,党和政府提出自选、自育、自用、自留,辅之以国家调剂(四自一辅)的种子方针。村民先后采取片选、穗选、去杂去劣、单打、提纯复壮等选种技术,并从外地引进各种良种。60年代推广玉米双交种,70年代在公社农技站指导下,曾大片繁育过玉米、小麦良种。
关键词: 农作物 管理 技术推广

内容

种子建国前,种子由农民自选自用,没有采取按计划的繁育与引进。建国后,党和政府提出自选、自育、自用、自留,辅之以国家调剂(四自一辅)的种子方针。村民先后采取片选、穗选、去杂去劣、单打、提纯复壮等选种技术,并从外地引进各种良种。60年代推广玉米双交种,70年代在公社农技站指导下,曾大片繁育过玉米、小麦良种。
  小麦主要推广的品种有齐大195、碧玛1号、4号,济南2号、4号、10号,昌乐5号、泰山l号,淄选2号,鲁麦13号、23号。
  玉米 1960年以前,不讲究利用良种,60年以来,选用“大马牙”、农大108号,登海1号、4号这些良种后,产量较高,人们对玉米良种的作用才有了认识。1964年以后,开展学大寨运动,提倡科学种田,队队都搞试验田,此时主要推广种植“十八趟”“小粒红”等品种,亩产60公斤左右。
  1971-1980年,主要推广“掖单2号”“鲁玉4号”等品种,平均亩产90公斤左右。
  1981-2003年,主要品种有“登海1号、4号”“鲁玉13号”“农大108号”等,适合密植、大水大肥,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
  2000年以后,棉亩扩大,玉米生产面积大大减少,2003年只有几户种值。
  大豆种植面积少,品种单一,70年代后推广“向阳一号”“齐黄1号”等。
  地瓜只在50年代中期推广种植“胜利百号”“一窝红”等品种。进入80年代后不再种植。
  高梁主要有炽白高梁、红高梁、粘高梁。后来引进多穗高梁。80年代以后不再种植。
  谷子多为自选品种,60年代已很少种植,70年代以后不再种植。
  肥料历史上主要使用农家肥,即圈肥、人粪尿、饼肥、草木灰、屋炕土、街土、湾泥等,60年代实行沤绿肥、沤制四合一肥。
  建国后开始使用化肥,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磷肥、尿素、氨水、复合肥等。
  在施肥方法上,不断总结经验,越来越科学,分别实行铺施、沟施、穴施、分层施、犁底施,后来推广楷杆还田。在使用化肥方面主要实行追施、地面撒施、根外喷施、犁底追施氨水等。
  植物保护在刘集村的历史上,农作物经常遭受病虫害的严重袭击。最严重的一次飞蝗袭击是1939年,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长期以来,本村存在的病虫害主要有:
  小麦病虫害:黑穗病(散黑穗、杆里穗、腥黑穗)、小麦锈病(叶锈、条锈)、小麦病毒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条枯病等10几种。危害小麦最严重的是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麦类黑穗病、小麦根病4种。虫害有麦蚜虫、麦蜘蛛、麦叶蜂、麦杆蝇、潜叶蝇、粘虫、地老虎(土蚕),对小麦危害最大的是麦蚜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
  玉米病虫害: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青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病毒病、玉米赤霉病等10余种。黑粉病和玉米大小叶斑病对玉米危害最大。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蚜虫、二代蚜虫、三代蚜虫、秋毛虫、金龟子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玉米蚜虫、玉米螟粘虫。
  谷子病虫害:病害有白发病、黑穗病、不稔病、茎腐病。虫害有粟灰螟、螟虫、稻纵卷叶螟、白焦虫等。
  高梁病虫害:病害有高梁黑穗病、高梁紫斑病、高梁炭疽病、高梁花叶病。虫害有高梁条螟、高梁蚜虫、高梁穗虫、高梁天社蛾等。
  地瓜病虫害:病害有地瓜黑斑病、地瓜茎线虫病、地瓜根结线虫病、地瓜烂根病、地瓜黑痣病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地瓜黑斑病和线虫病。虫害有地瓜旋长天蛾、斜线银蛾、地下虫害和田鼠危害。
  建国前,面对农作物病虫害,农民束手无策,更谈不上科学防治措施,当发现病虫害后,只有用人工扑杀、烟熏等简单方法进行救治。
  建国后,植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以防为主的措施,开始使用农药进行积极的病虫害防治。
  对危害小麦的锈病用“百菌清”喷治,对危害玉米、小麦的霜霉病用多菌灵喷治,对危害小麦的白粉病用波尔多液喷治。对各种蚜虫、麦蜘蛛等用“马拉硫磷”“敌敌畏乳剂”“乐果乳剂”喷治。对地下害虫则用“六六粉拌毒饵”撒施。
  科学种田在各级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逐步推广科学管理、科学种植方法,推广先进农业技术。60年代以来,各大队都有实验田,刘四村还请上海市两名农业技术员在刘四村种了一年实验田,专门搞棉花、玉米生产实验。后来各大队都有一名副大队长负责抓科学种田,成立了科学实验队,专门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及配制优良品种等,取得经验后再在大田推广。科学实验队在科学种田、合理密植、推广良种对比试验、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治、玉米单、双交种配制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对各生产队农作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了指导、示范、带动作用。

知识出处

刘集村志

《刘集村志》

出版者:《刘集村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2004.1

本志共分十篇,内容包括:村庄、居民、经济、村区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教·卫生、村民风俗、荣誉、人物。《刘集村志》是刘集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她的问世,是刘集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刘集村志》是刘集村数百年来不平凡历史的精要概括。刘集村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