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0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
页数:
2
页码:
601-602
摘要:
本节介绍了境内百姓生产历来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持家。
关键词:
风俗
习惯
内容
境内百姓生产历来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持家。由于生产力低下,对旱、涝、虫等自然灾害无力抗御。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称为“天收”,久旱不雨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常有焚香、跪拜求神灭灾等迷信活动。各项农事随农历节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以夏秋两季为最忙,收割季节(麦收、秋收)有抢收抢种之习。秋收后进入冬闲,男人拾草、拾粪、积肥,女人纺线、织布、做衣服做鞋。当地农民有打制铁农具、竹编、条编手工传统,黄河边部分村庄有人从事渔业生产。
建国后,经济体制发生变革,普及农业科学,生产力有很大发展。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打破,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男女同工同酬。70年代起,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各户自由安排生产,农民多习惯歇大晌,早出、晚归。耕种、施肥、治虫等均运用现代化科技管理,许多农民搞起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有的不种庄稼种花木,有的因地制宜搞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有的利用农闲搞副业生产。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劳动,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同时也有部分农民大面积承包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生产大户,传统的农业生产习俗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