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语流音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0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语流音变
分类号:
H17
页数:
5
页码:
563-567
摘要:
本节介绍了音节声调的变化。
关键词:
方言
语言
汉语
内容
一变调
东营方言有四个单字调类,每个调类单念时都有固定的调值,即:“阴平”读213,“阳平”读53,“上声”读55,“去声”读31。但当几个字音连读的时候,有的字音往往会发生读调上的变化,如:阴ie213、天t'ia213—阴天ie243 t'ia213。这种由音节连读引起的调值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变调。变调是普通话与各地方言都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但各自的变化规律都有所不同。
东营方言的变调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与轻声现象有关的变调,一种是与轻声无关的变调,现分别说明如下:
(一)轻声及与轻声有关的变调
轻声是一种独立于单字调之外的调值轻短且模糊的特殊声调。轻声一般出现在以词语为单位的语流之中,它本身也是一种变调现象。如“子”,东营方言单念时为“tsl213”是阴平调,调值为213;但在“桌子”一词中“子”的调值就变成了一种又轻又短模糊不清的调子。
轻声普遍存在于普通话与方言之中。一个字音读轻声时其实际调值如何,只决定于轻声音节之前的那个音节的声调,而与该字的单字调无关。同时,由于轻声音节的存在,又往往容易引起前一个音节自身的变调。因此,轻声与变调之间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为减少篇幅,本志对东营方言的轻声类别及成因不作进一步讨论,仅就与轻声有关的变调问题作如下说明。
在东营方言中,音节处在轻声之前都要发生变调现象,其变调规律是由音节自身原有的单字调所决定的,而与轻声音节的实际读调无关。变调规律如下:(字下加点的为轻声音节)
1.阴平+轻声:213+轻—21+轻
刀子村里天上亲戚庄稼收成
2.阳平+轻声:53+轻- 55+轻
娘家头发炉子棉花萝贝毛病 3.上声+轻声:55+轻-①212+轻②44+轻
①姐姐点心椅子耳朵买卖
②骨头桌子屋里媳妇出去
4.去声+轻声:31+轻-33+轻
下头辫子布袋笑话浪头漂亮
由上可知,东营方言中与轻声有关的变调有五种类型,即:阴平在轻声前变为低降调21、阳平在轻声前变为高平调55、上声在轻声前变为低降升调212或半高平调44、去声在轻声前变为中平调33。
(二)与轻声无关的变调
与轻声无关的变调指的是连读的音节均为非轻声,几个非轻声音节相连而发生的变调。东营方言中这类变调在两字组词语中大致有16种配合类型,有的发生了变调,有的则没有发生变调,现说明如下:
1.阴平+阴平:213+ 213→24+ 213
阴天公司中央声音天空花边
2.阴平+阳平:213+ 53→212+ 53
阴平公民中年声明天堂花茶
3.阴平+上声:213 +55→ 212+ 55
阴雨公海中古声母天理花草
4.阴平+去声:213+ 31→212+ 31
阴历公道中用声调天地花轿
5.阳平+阴平:53+ 213→(不变)
毛巾文章留心游街年糕鱼缸
6.阳平+阳平:53+53→(不变)
毛驴文明留言油条年龄渔民
7.阳平+上声:53+55→(不变)
毛纺文武流水油饼年底渔网
8.阳平+去声:53+ 31→(不变)
毛裤文物留念油料年度鱼刺
9.上声+阴平:55+213→(不变)
眼光老师马甲领章起飞小葱
10.上声+阳平:55+53→(不变)
眼皮老人马兰口才起床小寒
11.上声+上声:55+55→53+55
演武老酒马奶口语起码小暑
12.上声+去声:55+ 31→(不变)
掩护老练马路口试起义小麦
13.去声+阴平:31+ 213→(不变) 下乡动工后方上班受听犯规
14.去声+阳平:31+ 53→(不变)
下游动摇后娘上门受凉犯愁
15.去声+上声:31+ 55→(不变)
下雨动手后福上色受理犯法
16.去声+去声:31+ 31→212+ 31
下放动怒后事上报受气犯病
以上16种两字组连读类型中,发生变调的共6种,不变调的10种,其变调的基本规律是:前字变而后字不变;阴平字在前都要变;上声在上声前、去声在去声前变,其余情况都不变;阳平字在前都不变。
东营方言的变调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调值类型,它们是:24、212、21、33、44。这些调值是变调调值,只出现在语流音变中,是单字调的语音变体,不是独立的声调类别。
东营方言的变调现象及其规律可归纳为如下简表:
二儿化
儿化是一种韵母发音的卷舌化现象,是普通话和许多北方方言小支的常见语流音变之一。东营方言的37个韵母都能儿化,儿化后有些原本发音不同的韵母发生了合并,形成了音色特点鲜明的儿化韵。
(一)韵母儿化规律
原韵儿化韵例词
a ar 刀把儿没法儿
Ia lar 小虾儿豆芽儿
ua uar 毛刷儿鲜花儿
a ar 泡沫儿小车儿
ia iar 过节儿小叶儿
uo uar 没错儿干活儿
ya yar 木橛儿小雪儿鱼刺儿没事儿
宝贝儿课本儿
小鸡儿皮筋儿
小鬼儿打滚儿
白云儿合群儿
小屋儿小猪儿
小曲儿造句儿
鞋带儿鸟蛋儿
小街儿冒尖儿
小块儿铁环儿
小院儿圆圈儿
小刀儿棉袄儿
细腰儿长膘儿
钮扣儿府绸儿
加油儿抓阄儿
帮忙儿画杠儿
脏样儿小枪儿
小王儿小疮儿
小凳儿水坑儿
小钉儿树影儿
小桶儿小葱儿
小熊儿蚕蛹儿
(二)韵母儿化的特点
1.由韵母合并而形成了部分“儿化同音词”。现举例比较如下:
儿化前儿化后
2.韵母儿化时有的会出现闪音。闪音出现的大致规律为:
( 1)齐齿、撮口呼韵母儿化时,介音i、y后有轻闪音。例如:
蛋儿 ta 尖儿
环儿根儿
滚儿裙儿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