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医疗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02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医疗机构
分类号:
D035.1
页数:
2
页码:
540-541
摘要:
本节介绍了东营区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区直机关卫生所等。
关键词:
卫生
行政
机构
内容
东营区人民医院其前身是垦利县辛店公社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底,在辛店村租赁民房分散居住,几经搬迁,1964年迁址今济南路130号。1984年,占地面积10383平方米,平房1466平方米,病床24张,配备50mAX光机、手术床、麻醉机、心电图机等医疗器械各1台(张),日平均门诊量55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18人次。1988年10月,辛店镇卫生院改为东营区人民医院。同年,修建传染病房385平方米。1989年,设办公室、医务科、门诊部、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治疗科、放射科、化验科、药剂科、供应室;设病床72张,日均门诊量95人次,日均急诊4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286人次,病床使用率67%。同年,新建门诊大楼1460平方米、手术室328平方米。
至1997年,区医院建有门诊楼、病房楼、康复病房楼,为中西医具备的综合性医院。设办公室、医务、门诊、内、外、妇、五官、中医、急诊、中西药房、检验、放射、手术、供应、总务、财务等科室,干部职工15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35人、医师48人、医士46人。医院占地总面积307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54平方米。设病床100张。主要医疗设备有日本产阿洛卡610-B超机1台、500mA和300mAX光机各1台、冷强光透照仪1部、火焰光度计1台、美国产RA-5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日本产尿八项自动分析仪1台、心电图机3台、心脏急救仪1台、气囊助产机1部、手术床和万能手术床各1台、麻醉机1台、洗胃机2台、牙科综合治疗机1台、眼科裂隙灯1台、奥林巴斯XQ胃镜1台、心脏电生理刺激仪1台、救护车1辆等。日均门诊量90人次,日均急诊6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007人次。
东营区第二人民医院其前身是东营区牛庄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1991年实施卫生院改貌达标建设,迁建于牛庄镇文化街5号。1994年9月28日,东营区第二人民医院成立,隶属东营区卫生局,编制60人,设病床50张。1995年,区政府投资50万元,征用土地7326平方米,建设700平方米生活、业务用房,并购置心电图机、B超、心电监护仪、洗胃机、波姆光机等医疗器械及救护车。
至1997年,医院设办公室、内、外、儿、妇产、中医、急诊、治疗、防保、放射、化验、药房等12个科室,干部职工65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医(护、技)师8人、医(护)士31人;医疗器械有200mAX光机、分析天平、721-分光光度计、恒温箱、水浴箱、显微镜、洗胃机、电动吸引器、救护车等,设病床30张,年门诊量13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00余人次。
区直机关卫生所1984年12月26日,区直机关卫生所成立,隶属东营区卫生局。该所前身是惠民地区行署驻东营办事处卫生所,始建于1964年5月。1994年、1997年区政府拨专款在区政府北院新建卫生所1处,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600余平方米,该卫生所分别在区政府北院、南院开诊。至1997年,该所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700余平方米,有观察病床12张,设内、外、中医、理疗、化验、心电图、治疗、药房等科室,干部职工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医(护、药)师8人、医士1人,年门诊量11880人次。
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机构建区初,东营区有1处乡镇卫生机构——辛店镇卫生院,职工36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7人、助产人员6人、药剂人员3人、其他4人。1985年,胜利镇卫生所成立。牛庄区有原属广饶县的牛庄、西范、六户、油郭卫生院和隶属博兴县的龙居卫生院及原垦利县的史口医院,它们多建于50年代后期,因长期财政投入不足及其它原因,房屋破旧、设备落后、技术人员匮乏。1985年有干部职工1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8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58人。两区合并后,乡镇、街道办事处相继建立健全卫生院(所)。1992年,史口医院改为史口中心卫生院,建立海河路街道办事处卫生所、泰安路街道办事处卫生所,1995年成立辛店镇卫生所。
1990年,实施乡镇卫生院改貌达标建设,至1993年共投入资金441.83万元,新建房屋8275平方米,维修改造房屋3225平方米,购置医疗器械46台(件)。同时,通过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力引进人才,逐步达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卫生技术人员、设备三配套)的标准,农村的卫生医疗条件大大改善。至1997年底,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所)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0人,其中: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193人、其他5人。开设床位126张,年门诊量107461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373人次。
村卫生室 1984年,东营区有村卫生室37处,占行政村总数的84%,乡村医生42人;牛庄区有村卫生室131处,占行政村总数的74%,乡村医生161人,其中甲级卫生室38处,甲室率29%。两区合并后,卫生室有168处,其中甲级卫生室54处,甲室率32%。当时村卫生室采取村集体办,村集体投入部分资金、乡村医生承办,乡村医生自办等3种办医形式。乡村医生承担本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接受本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1996年5月,东营区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药品使用许可证》和《大液体使用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乡村医生聘任标准,加强对乡村医生管理,切实解决乡村医生报酬;乡镇卫生院(所)对村卫生室实行政务、业务、财务、药品供应、文书、档案的统一管理。至1997年,全区有村卫生室180处,占行政村总数的81%,其中甲级卫生室126处,甲室率70%,有乡村医生302人。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