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96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40
页数: 2
页码: 492-493
摘要: 本节记录了境内中学教育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50年代末,部分高级小学开设初中班,称“高小戴帽班”。
关键词: 教育 理论 思想

内容

境内中学教育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50年代末,部分高级小学开设初中班,称“高小戴帽班”。1956年,在今史口镇史口村创办博兴县第三中学。1958年,在今牛庄镇牛庄村创办广饶县第三中学。1959年,在今辛店镇周家村创办广饶县第六中学。1962年合并调整部分学校。1964年开办农业中学。之后,响应“社社办高中,队队办初中”的号召,农业中学大部转为大队联办普通中学(简称“联中”)。由于中学数量增长过快,造成教师严重不足,大量聘用民办教师,教学质量降低。70年代,部分联中增设高中班。“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正常教学秩序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调整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建区时,东营区有普通高中1处,初中5处,在校生共2131人,其中高中生120人;有教师10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9人,仅占8.3%。牛庄区有普通高中2处,初中17处,在校生5956人,其中高中生210人;有教师271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8人,仅占10.4%。
  两区合并后,东营区有中学25处,其中:高中3处,初中22处,在校生20131人。1988年,对全区中学重新规划,保留普通高中2处,初中18处。1989年,有普通完全中学1处,普通高中1处,初级中学19处;普通中学教师929人;在校生12227人,其中高中生1221人。1992年,全区共有中学20处,其中:高中1处,完全中学1处,初中18处;教职工1014人;在校生12146人,其中高中生1243人。1997年,全区共有普通高中2处,初中19处,高中教学班30个,在校生1262人,教职工173人;初中教学班269个,在校生12500人,教职工971人。
  学校简介东营区第一中学区重点中学、市重点联系学校,位于济南路137号。建于1968年,原名垦利县辛店公社中学。1981年改名为垦利县第六中学,1984年11月更名为东营区第一中学。1985年始增设高中班。1997年5月,其初中部并入东营区实验学校。至1997年底,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692人,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面积108亩,有楼房6座,总建筑面积10926.7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260平方米,办公楼2260平方米,实验楼1536平方米,教工宿舍楼158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754.7平方米。另外阶梯教室、餐厅等建筑面积4677.8平方米。学校运动场25895平方米,设有400米标准环形炉渣跑道。教学仪器按原教育部一类标准配备,有劳技室、微机室、语音室等功能教室16个。
  东营区第二中学区重点中学、市重点联系学校。建于1958年,位于牛庄镇政府驻地,原名广饶县第三中学,当时只招初中班,1969年改招高中班。1984年更名为牛庄区第一中学。两区合并后,改为东营区第二中学。至1997年底,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70人,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学校占地面积96.8亩,有教学楼1栋1819平方米,综合楼1栋2945平方米,教职工住房、学生宿舍、伙房等建筑面积3742.3平方米。1991年,通过城镇校舍“五达标”验收。
  东营区第三中学区重点中学,位于东营市五台山路北首,建于1989年,前身为东营区第一小学初中部。1989年命名为东营区第三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至1997年底,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089人,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学校占地面积67.6亩,有楼房4座,其中教学楼2座,建筑面积4165平方米,综合楼2840平方米,教工宿舍楼2160.5平方米,礼堂、教师平房宿舍等建筑面积1622.3平方米,建有300米炉渣跑道运动场1个。资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配备齐全。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