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鸹山墓群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唯一号: 151035020220000077
作品名称: 老鸹山墓群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212.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8
主题词: 陵墓

作品简介

南常故城正东约一公里处有一座低缓丘陵,当地居民呼为“老鸹山”。老鸹山上古墓累累,其中有五座墓高矗丘陇之上,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群众传说这五座古墓是古时武王的五个王子死后归葬之处,因此称作“五王墓”。其实,这五座古墓并不是一个时代。距南常故城东垣较近两墓,呈东北西南斜向排列,两墓相距约250米。西南那座墓位于老鸹山西麓,考古部门编号为1号墓,当地居民呼为“大古堆”。东南那座墓编号为2号墓,位于老鸹山巅,保存较完好。二墓遥相伴依。3号墓位于2号墓东南约200米小老鸹山顶,4号墓在3号墓南侧。二墓相距约40米。4号墓在“文革”期间被毁坏,墓室为石结构,距地表深约2米,规模较大,系青石板构筑的多室墓。据当时目击者回忆,墓内前室随葬有陶俑,并有碑刻和汉画像石。陶俑在掘墓时毁坏,汉画像石拉至墓葬附近小营子村,雕刻内容有歌舞百戏和龙戏图。碑刻被人砌于村中石池中,经实地调査已下落不明。至今被挖掘的4号墓坑尚存,墓坑内散存汉代陶楼、陶仓残片,这都是当年毁墓时砸碎的随葬品。据此可知,4号墓的时代属于东汉。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