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条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唯一号: 151034020220000195
专题名称: 择偶条件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3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过去男女作亲,讲的是“门当户对”。就是男女双方家庭条件不相上下,“肩膀一般齐”。一般来说,男方的门第、财势要高一些,女方可以等而次之。说到人才相貌,男方要求女方要长得中看,而且还要贤惠,会过日子;女方对男方的长相要求不高。在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女孩选偶,就是男方有几亩地,男的不瞎不瘸,能出力干活挣饭吃就行。男的要求女的不憨不傻,知道锅开就行。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户口有农业、非农业之分。非农业就意味着能当工人、国家干部,有固定工资,特别是军人,转业后还安排工作,是女青年追求的目标。在枣庄地区曾流行一句顺口溜“柳条帽一摔①,大闺女展成堆”。因为枣庄地区煤矿工人多,也是当时时髦女子所羡慕的。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讲阶级斗争,唯成分论,有些家庭的子女找对象比较困难。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女青年择偶从过去的看重家庭到注重对象本人;从过去向往“非农业”身份到看重个人有没有一技之长。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